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辽宁省经委领导接受网络媒体记者采访

省经委副主任潭成旭 郭维忠摄
省经委副主任潭成旭 郭维忠摄

  东北新闻网10月12日讯(记者 孙鹏) 昨天下午,围绕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相关问题,辽宁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潭成旭等领导接受了来自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新浪、搜狐、网易、东北新闻网记者的采访。

  辽宁省经委的领导首先介绍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概况。并对记者们提出的辽宁装备制造业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五点一线”开发建设中所处的地位、自主创新的进展情况、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等问题一一做了回答。

  潭成旭副主任介绍说,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作为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装备制造业”也因此成为辽宁的一个重要符号。去年以来,辽宁装备制造业首次超过冶金、石化行业,成为辽宁工业第一支柱产业。今年以来,辽宁装备制造业在连续几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前八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69.1亿元,同比增长33.2%,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27.4%,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由2006年年底的6.1个百分点提高到8.3个百分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数据统计,1-7月份我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76.96亿元,同比增长44.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在全国同行业排位由原来的第8位提前到第6位,占全国装备制造业比重上升近1个百分点。

  预计全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可完成工业增加值14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利税260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160亿元,同比增长60%。今年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将达到2003年的2.8倍,辽宁装备制造业正在朝着“十一五”目标实现新的跨越。

  下面是网络媒体记采访实录:

人民网记者崔雷提问
人民网记者崔雷提问

  人民网记者问:辽宁装备制造业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五点一线”开发建设中所处的地位。

  答:装备制造业作为辽宁两大基地之一,不仅是辽宁的优势产业,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支撑和带动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辽宁实现全面振兴,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辽宁有责任承担起“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的历史重任。

  紧紧围绕成套装备、交通运输装备和基础装备三大重点领域,辽宁省积极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装备制造业占全省工业比重稳步提高,总体规模超过石化、冶金行业,成为全省工业第一支柱产业。同时,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实力迅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正在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省委、省政府提出“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使辽宁装备制造业多年积累的发展底蕴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来释放和延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大连、丹东、营口、锦州正在成为全省装备制造业联通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开放窗口。以大连为代表的“两区一带”临港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既是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前沿阵地,也是构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依托沈西工业走廊和近海经济区,全面融入“五点一线”,带动中部城市群在产业空间布局、区域分工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形成了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五点一线”正在成为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的新的经济发展带。

省经委领导在回答记者提问 郭维忠摄
省经委领导在回答记者提问 郭维忠摄

  搜狐网问题: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繁荣发展为辽宁人民带来了巨大财富,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如何协调人民和企业的共赢?装备制造业的崛起给辽宁人民带来了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答:装备制造业的再度崛起给辽宁人民带来了什么实质性好处,以下这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2006年,装备制造业从业人数达到92.6万人,占全省工业就业人口的1/3,占全省城乡从业人员的4.4%,与2004年相比,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增加24.7万人。

  ☆装备制造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414户,占全省工业35.2%,与2004年相比,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44户。

  ☆装备制造业2006年实现利润12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2亿元,同比增长52.3%,利润增加额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加额的55.3%。

  ☆装备制造业2006年上缴税金106.7亿元,占全省工业的19%,比2004年翻了一番。

  ☆装备制造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拉动分别是2004年8.6个百分点、2005年6.6个百分点、2006年6.1个百分点、今年1-8月份8.3个百分点。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数据,2006年,我省机械工业职工平均工资为23289元,比2005年提高800余元,高出全省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43.7%。

  这些数字直观地反映出了装备制造业振兴对全省工业经济的拉动、对财政的贡献、对增加就业和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促进作用。

采访现场-郭维忠摄
采访现场-郭维忠摄

  东北新闻网问: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有何进展?

  “十五”以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可喜进展,已开始步入由量变到质变的转轨阶段,产品开发速度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应用业绩实现了重点突破、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十五”以来,全省装备制造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新产品产值以年均38%的速度增长。与“九五”相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占新产品开发数的比例大幅提升,达到23%,比“九五”期间高出10个百分点。特别是一些重点产品领域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的技术成果。

  我省一大批自主研发的装备产品在国内重大工程项目中中标,并实现出口,为加快自主创新产品的国际化应用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五”以来,全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数量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目前总数已达到105个,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2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5。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占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50%。据统计,我省装备制造业开发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新产品中,60%是在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开发完成的,企业技术中心已成为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的主体。依托企业技术中心,我省已经建立起大型压缩机研发平台、大型重载精密轴承研发试验平台等14个国家级的重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具备了开展国际水准的产品与技术研发能力。目前,企业技术中心正向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产品研发、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消化创新和人才聚集等五个功能上发展,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将促使我省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进一步转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联合、社会服务机构支持的有效发展轨道上来。

  新华网问题:进行海外融资及并购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目标是使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国际知名度,步入国际高端企业行业。

  方向:通过海外融资和并购,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资金等生产要素,拓展国际市场,使我省装备企业触角在外,及时、迅速反馈国际最新信息,将辽宁建成为大型成套装备制造基地、产业配套基地和研发中心,形成一批技术先进、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促进产业有序集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中国日报网站问:在辽宁装备制造业振兴过程中,辽宁在自主创新和企业管理机制上有什么创新?

  辽宁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骨干企业主要是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多元化的方式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2005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深化企业改革作为全省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再造体制和机制优势,要求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南资北进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推进开放式改革,积极引进境内外技术、管理和资金实力强并且有市场、信誉高的战略投资者,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嫁接改造,实现产权多元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治理,从而实现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体制机制创新。

  网易问:如何解决装备制造业发展与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答:从装备制造业内部细分情况看,铸造、表面喷涂、热处理、电镀、焊接等基础工艺能耗相对较高,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近年来,辽宁省结合企业整体搬迁改造,改进生产工艺,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产业集群,大力开展资源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沈阳铁西区按照企业发展高定位、技术改造高水平的要求,搬迁改造装备制造企业83户,大连机床、大起、大重等一批装备制造业企业同样走搬迁改造之路,按照集群化发展模式,做好耗能高、污染重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工艺的产业布局。

  06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25.6%,而综合能耗仅占全省工业的3.21%,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只有0.36吨标准煤,远远低于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92吨标准煤的平均水平,环境负荷也较轻。今年前8个月,全省装备制造业增长速度高于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7.4%,成为全省的第一大产业,因此,发展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拉动效应比较明显。

  

(责任编辑:绳爽)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最新消息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 胡锦涛任总书记(图)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 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