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机遇》杂志 > 最新文章

从画家到画僧

  从画家到画僧

  Text 文/ 程方平

  我与史国良(释慧禅)认识是在32 年前的北京第三师范学校,我在语文班,他在美术班,由于办宣传板报的缘故我们经常在一起合作,并逐渐成了朋友。当时在众多学美术的同学中,他是以天分和勤奋著称的,是执着的艺术探索者,别人最多尽心完成作业,而他却是极尽迷狂似的学习。

他的习作是用麻袋承载的,别人刚在学国画和水粉,他已经超额学习了油画和其他画法,老师和同学都感到他日后肯定在绘画领域有一定成就的。

  毕业后他依旧刻苦地绘画,也渐渐有了小名气。但他并不满足,一有机会就打上门去向专家请教,并得到了在那个时代非常珍贵的专家指点。在出外写生时,他巧遇著名画家和美术评论家叶浅予,并陆续得到了他及一批老一代画家的点拨。1978 年,他以突出的实力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第一届研究生,师从著名国画家蒋兆和先生研究国画人物,并陆续得到周思聪、黄胄等著名美院画家教授的指导。1980 年他学成之后陆续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画院等单位工作,在教学和创作中逐渐显露出超凡的艺术个性和特色,技法纯熟、想法独到、自成一家,并在1989 年以作品《刻经》获得第一个由华人画家赢得的国际大奖 — 第23 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该奖在国际上享有“美术奥斯卡”的盛誉。同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在更大的国际舞台展示他的才华和思想,并不时地将自己的创作所得捐献给国际慈善事业。

  投入而非遁入

  1995 年,史国良在事业和人生的巅峰阶段“突然出家”, 由其师父台湾著名的佛教大师星云和尚所度,法号慧禅。引起了艺术界的高度关注,随之议论蜂起,褒贬不一。但是根据我的感受,史国良走出这一步只是早晚的事。因为此前在我与他的交往中,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到,史国良(释慧禅)有一种类似凡高似的孤独,他所关注的已不是一般画家或文人关注的现实问题,如成名成家、职称级别、生活工作条件、同行竞争等等,而更多的是对艺术和人类情感的终极关怀。记得就在他出家的前一两年,他热衷的话题往往是历史上一些艺术大家关注的问题,如艺术与哲学、艺术与人类的精神追求,及其相关的认识与情感等问题,他的有些见解和想法已经是在探讨宗教和艺术的关系问题。很明显,他的理想化特点和艺术家的情怀是其出家的主要思想基础。

  有些人猜测史国良(释慧禅)的出家是在做“行为艺术”,史国良(释慧禅)对这样的议论并不十分反感。他自己的解释是,艺术和宗教本身就有许多关联,在他的艺术追求和生涯中,宗教的意识和情怀与其艺术的经历与追求往往是相通相融的。因此,从艺术的专业角度看,可以是“行为艺术”,但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作秀的那种“行为艺术”,因为以出家为代价的“行为艺术”恐怕没有人会轻易做。

  我直截了当地问过史国良(释慧禅)为什么要出家,是不是有什么机遇和进一步发展的想法?史国良的回答是,因为有了出家的因缘。当他见到星云大师时,他有了内心的冲动,这种冲动既像艺术创作中的冲动,又比之更加强烈。他心中似乎有个声音,“这就是真正的大德高僧,这就是我的师父”。由此,他毅然出家,履行了相关的一切程序,割舍了人世间的许多情义,而且,不是因为要躲避什么而遁入空门,是在一种感召下倾身倾心的投入。

  以艺传教

  入到佛门,史国良(释慧禅)从一位著名画家一下变成了从头开始修行的普通小和尚,原有的光环和人间的享受顷刻不复存在。连他自己有时也在想,佛教真是法力无边,能让他舍弃了众生追求的许多梦想,放下了过去难以割舍的一切。当然,他也为自己的决断和行为所感动,没有什么实际的奢望,就是想出家了。

  施行了剃度、烧了戒疤,史国良(释慧禅)和所有的僧人一样,吃素斋、作早课、诵经文、按照佛门的一切规范修行,经历三坛大戒,尽力要做一个像样的和尚。但是,在他的思想中,总有一个信念挥之不去,这就是如何用自己的所长去弘扬佛法,如何能用艺术的形式阐释佛教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而在这方面,中国佛教历史上曾经辉煌盖世却在清末虚谷以后中断多时的画僧传统,在他心中就像黑暗中的灯火,导引着他为接续这一传统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对史国良(释慧禅)的这一弘愿,佛门中的不少同道是不以为然的,但是星云大师却非常理解和支持。通过常规修行布道的和尚很多,但通过高水平艺术形式传递佛教思想的人才却非常难得。于是,史国良(释慧禅)又重新拿起了画笔,开始了他“现代画僧”的苦旅,也在万千寺庙兴旺的香火中绽放出一朵奇异、美妙和纯净的莲花。

  史国良(释慧禅)的绘画果敢、大器、鲜活、有情,有一种直抒胸臆、直指人心的坦率。他的画很受世人喜爱,但也必然会招来各种议论。有些人认为,画僧应该只画佛教题材的作品,画僧的画不应该那么鲜活和有情。对此,史国良(释慧禅)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元朝的耶律楚材说得好,“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佛教就是要有“入世”和“辅政”的功能和情怀。如果画僧的画不鲜活、不有情,又怎么能很好地“治心”和动人呢?中国传统的哲学和美学都讲究“大象无形”,真正融入佛教情感和智慧的艺术作品或修行体验不一定是非常直白和具象的,静慧大师等提倡的“生活禅”和人间佛教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也能与史国良(释慧禅)的设想相融。为此,在他的笔下,很少直接画佛、菩萨和罗汉等,而是通过《礼佛图》、《大昭寺》等大型寺庙组画描绘信众的内心情感,或通过各种生活小景赞美人世间的美好生活。他的作品基本上以写意重彩人物为主,有许多都是世间普通人的生活,但其中人物和场景的安详、静谧、纯洁、美好等都会感染每一位观赏者,给予其真善美的享受和有关智慧人生的启发。

  义无反顾

  依照佛教的宽容,进出佛门并无大碍。但能够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戒律,却并非易事。有人问过史国良(释慧禅)是否后悔了,是否想还俗,是否对世间的种种诱惑不动心。史国良(释慧禅)的回答很坦率。他说,出家后曾有过痛苦,也有过彷徨,甚至在“画家中的和尚”和“和尚中的画家”的微妙定位中有些迷茫。但随着时间和考验的历练,他想得更多的是要用有限的时间和生命去做更加有益于人类的、用佛教形式去实现的大事。他甚至说自己是“入世的和尚”。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早就开始制定自己的学习和修炼计划,在北京的“紫竹精舍”内,有着极为丰富的图书资源,他计划在几年内多读些经典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学养和水平,为实现理想再夯实基础。

  每当和史国良(释慧禅)见面攀谈或想起这位投入空门的挚友时,我的心中便会荡起阵阵错综复杂的情感,并会为他的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不管是出家还是在俗,人生都是短暂的,但是,不同的人生道路将会在人间留下不同的痕迹。史国良(释慧禅)既然选择了投入空门,他便珍重自己的选择,并义无返顾地去尽心尽力地奉献。人间的爱情、亲情、友情割舍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类的“大爱”。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佛教巨大的灵光,而不是他过去令世人羡慕的画家桂冠;而在他的心上,所承载的弘扬佛教精神的使命能使我由衷地感动。

  毋庸讳言,依照史国良(释慧禅)的经历、修养、志向和智慧,他未来肯定不会是一位墨守成规的普通和尚,画僧的个性、智慧和特色,以及他独特的传道方式都将与众不同。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为佛教、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论僧俗,能有所创新和开拓者,都需要有个性、智慧和远大的志向,史国良(释慧禅)具备这样的素质和意识,我相信通过艰苦的探索和努力,他必定会达到理想光辉的大成之境。

  【本文作者为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史国良(释慧禅)

  中国美术协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

  画风以写实手法反映时代生活为主,是中国人物画坛写实画派的重要代表;

  1956 年出生;

  1980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

  1985 年29 岁成为北京画院一级画家、美术界最年轻的教授;

  1989 年作品《刻经》荣获第23 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并受到文化部的嘉奖。

  1989 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

  1995 年在美国西来寺出家,为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

  现定居北京。

(责任编辑:王玲玲)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最新消息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 胡锦涛任总书记(图)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 名单

  精彩推荐  
  代表风采
  辉煌历程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