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报告显示,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关注理财信息
银发族爱写“养鸡日记”
每天早上,年过6旬的俞阿姨都会在公园锻炼,锻炼之后约上几个邻居要么去早市买菜,要么去逛公园,可是最近俞阿姨的行踪变得有些“神秘”了。
喜忧参半的“银发市场”
随着退休工资稳步增长,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求贤”的目光锁定责任心强、业务知识丰厚的退休人员,点点滴滴的社会变化,使得银发族逐渐成为连年轻人都羡慕的有钱、有闲的小康阶层。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关注老人的理财、消费乃至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
单位退休股市上岗
虽然没有经过完整的统计,但是“股海基市”中银发投资者数量不少,散户交易大厅里都是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每到新基金发行时在银行排队的也有不少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投资理财对老年人来说成为一件时尚且必需的事情。家住通州的王大姐就是这样一位“时尚”人物。退休后王大姐自己开始钻研“养鸡”秘诀,“养了20多只‘鸡’,每天都认真记录生长情况,观察一段时间后把‘瘟鸡’都‘杀掉’,留下来的就是能赚钱的‘好鸡’。”王大姐幽默地告诉记者。自从成了基民,王大姐的生活也丰富了起来,有时参加完财富讲座后,还把精华记录下来向邻居传播,久而久之,王大姐成了小区的“明星”,大家在投资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愿意向她咨询。
每日股评成必修课
记者采访中发现,对于理财这件事,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为积极。今年28岁的阮小姐告诉记者,自己对股市基金一窍不通,反而是自己的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股民,天天雷打不动去营业厅“上班”,为了方便操作,还学会了使用电脑和上网,每天都煞有介事地看股评报告,周末还去买专业书籍攻读。阮小姐说,短短几个月,老妈竟然也获得了30%的收益,自己很是佩服她。还派丰理财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不同年龄段中,55岁以上人群最关注理财信息,而25至29岁的人群只是偶尔关注,说明年轻人生活压力小,没有长远的理财计划,年轻人随着年龄增长,生活负担加重才会关注理财。
专家提醒
老人理财稳字第一
记者采访的理财专家普遍反映,有些老人在投资行为上非常激进,有的老人买基金一定要买股票型的,配置型的根本看不上,说是“不刺激”。还有的老人一说投资就拿出全部家当,不给自己留后路,专家表示这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专家建议老年人理财应该稳字第一。因为万一投资出现风险,老年人赚钱能力有限可能会出现资金困难;而且老年人身体也不一定能承受得了大笔钱财的损失。
四理财方式量力而行
■银行储蓄:安全灵活。
■购买国债:安全,收益高于储蓄,灵活性稍差。
■基金:风险较高,建议动用闲钱,并且进行定投。
■股票:风险非常高,不要轻易入市。
本报记者 邵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