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FDI流入量达13060亿美元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发布的《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称——
比2005年增长38%;跨国公司热衷于投资采掘业
记者陈宏伟10月16日北京报道 联合国贸发会议今天在此间发布的《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说,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连续三年增长,达1306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8%,是2000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报告说,流入发达国家的FDI增长了45%,达8570亿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为3790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21%;流入东南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外资达到其历史最高水平,为690亿美元,增幅达68%。
在发展中地区,亚洲吸收了2600亿美元直接投资,占流入发展中国家总量三分之二以上。西亚已成为亚洲吸收外资最活跃地区,其外资流入量是2002年的十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以840亿美元成为第二大外资目的地。非洲吸收外资360亿美元,突破历史纪录,是两年前的两倍。
FDI大批涌入非洲的石油、天然气和采矿等初级部门。运输、仓储和通信等行业也继续吸引外资。
报告说,2006年美国吸收外资1754亿美元,重新成为全球第一,英法位居其后。
流入中国的FDI则出现七年来首次下降,为695亿美元,降幅为4%,但总量仍位于发展中国家首位。俄罗斯是所有转型期经济体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流入印度的FDI急剧上升,达到170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前三年流入量总和。
报告说,全球FDI普遍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出现了强劲的经济增长、企业盈利增加、商品价格上涨、跨境并购增多以及美元疲软等。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仍然是FDI最主要来源,其直接投资占全球外资流出量的84%。美国对外投资有所反弹,为217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而欧盟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几乎占全球外资流出量的一半。
2006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转型期经济体的跨国公司继续进行海外拓展,两类经济体的对外投资达1930亿美元,占世界外资总流出量的16%。中国香港对外投资435亿美元,居发展中经济体之先,中国在200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达161亿美元。
报告指出,2007年以及其后的FDI可望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速将趋缓。
报告称,对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的高涨需求,刺激了对石油勘探和采掘的旺盛投资。近来,许多矿藏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FDI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是跨国公司在这些国家油气及矿产勘探与采掘行业的投资。
报告详细阐述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在采掘业的情况。相比其他产业,资源采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发展的最终结果有赖于公司的经营质量、有关国家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矿产资源的种类、东道国国内的生产能力以及跨国公司的行为。
从经济角度讲,跨国公司具有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的优势。这方面的投入对于生产能力低下的国家以及技术复杂的项目来说极为重要。这种投入将增加产量和出口、提高生产力并增加政府收入。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参与需要回报。跨国公司参与最大的潜在贡献是东道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包括政府收入。为应对商品价格的急速上扬,近来许多国家都采取措施,确保从采矿业获取更大收益,例如采取国有化、重新商订合同、引入各种暴利税和特许权使用费等措施。
报告说,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同时实现更大的发展,政府的自然资源收入必须进行规划,用于促进经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报告强调了增强收入透明度的重要性。
为确保自然资源开采的长期受益——尤其是在跨国公司参与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东道国政府与跨国公司及其母国齐心协力。母国应当敦促其跨国公司的责任行为,特别是跨国公司完全控股的企业。母国也应当帮助东道国建立有效的政策与管理。
目前的挑战是建立一个有效框架,既能激励国内和国外企业高效生产,同时又能符合环境和社会的要求,最大程度实现当地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