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纺织品出口新政敲定
对欧纺织品出口新政敲定
全国5000余家纺企获出口资格,广交会上尽情接单
秋交会开幕已有两日,正当诸多纺企愁于明年纺织品政策不明朗而不敢接单时,对欧纺织品出口新政于昨日下午浮出水面,给他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昨日下午,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召集广交会上各大参展纺企负责人,通报了即将出台的对欧纺织品出口新政,商务部也在网站上发布了日前与欧盟达成关于取消数量限制的内容。
明年起不再有出口数量限制
据介绍,欧盟已经向中方承诺,不再对10大类主要纺织服装使用数量限制手段;相对应地,中方也将取消配额管理。
由于担心取消数量限制后再次发生出口量井喷,中欧双方将与欧盟一起对其中的8大类继续进行“数量监测”。这8类纺织品包括T恤衫、套头衫、男裤、女式衬衫、女连衣裙、胸衣、床单和亚麻纱,监控时间从2008年1月1日到2008年末为止(详见本报10月12日A17版南方财富)。
据介绍,双方主要通过发放“出口许可证”的方式来进行双向数量监测。纺企在向欧盟出口前,必须同时申请中文许可证和英文许可证,其中中文许可证用于出口时向中方海关报关,英文许可证用于货物到达欧盟后在对方海关清关。
5000余纺企跨过对欧出口新门槛
为了更好地规范纺企的出口秩序,商务部将在内部对出口欧盟的纺企实施资格准入制度。
据介绍,衡量标准包括如下几大门槛:输欧配额管理以来,上述8类纺织品出口欧盟总额超过1万美元;没有知识产权、环保等问题的违规纪录;没有通过虚报业绩骗取配额的纪录等。“这个门槛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多家纺企负责人均如此认为。
经筛选,全国符合上述标准的共有5000多家企业。
谨防数量激增引发欧盟新措施
“虽然对欧盟承诺对我们的纺织品出口不再使用数量限制措施,让企业可以在广交会上尽情接单,但仍然要警惕明年一季度出现数量激增导致对方使用反倾销等其他贸易救济措施。”某大型纺企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透露,欧盟方面也表示出这一倾向。根据当前国内对欧盟出口类别的数据分析,胸围等热门类最有可能在明年受到反倾销调查。
与此同时,欧盟新出台的化学品管理新法规(简称REACH),即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将成为纺企对欧盟出口的一大“拦路虎”。该法规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生效,将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纺织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化学品,特别是印染和后期整理加工,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处理过程,可能或多或少地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该负责人说,相对于此前各国相继制订的各项环保指令,REACH将更加严格。“尤其是仅仅注册环节就要花去的几十万欧元,会将更多中小规模、缺乏实力的纺企挡在门外。”
链接
中欧纺织品贸易大事记
2005年1月1日,按照WTO规则,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制度。
2005年4月初,由于对欧盟纺织品出口“井喷”,欧盟宣布对中国出口纺织品发起特别保障调查,启动设限程序。
2005年6月11日,中欧签署关于纺织品的谅解备忘录。按照备忘录,到2007年,中国要将出口欧盟的10类纺织品的年增长率控制在8%-12.5%以内。为此,中国启动配额制,于7月20日起实行。
2005年8月,由于在1个月内的政策真空期内抢出口,造成8000万件中国纺织品滞留欧盟海关。
2005年9月5日,中欧签署第二份纺织品协议:中欧对目前滞港的纺织品各负一半责任,一半由欧盟增加配额,一半由中国自行解决,办法是借用其他类别的或者是明年的配额。
2008年1月1日,中国对欧盟十大类纺织品出口取消配额制。
分析
取消数量限制后会否再现“井喷”?
2005年8月,由于取消数量限制后对欧盟出口井喷,造成8000万件中国纺织品滞留欧盟海关一事迄今仍令人们记忆犹新。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中欧双方重回谈判桌,最后达成数量配额限制的备忘录。
从明年1月1日开始,施行整整两年的对欧纺织品配额管理制度将彻底画上句号,欧盟也承诺不会再使用数量限制措施。
那么取消数量限制后,对欧纺织品出口会否再现“井喷”现象?广交会上,多家纺企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认为,考虑到多方面的原因,数量增长不可避免,但将会比两年前更趋于理性。
理由一 两年来对欧盟出口基数已经较高
有关业内人士分析,过去两年中我国是按照一定的基数,将棉布、T恤衫、亚麻纱等十类纺织品的对欧出口年增速控制在8%—12.5%以内,“这里的基数包括了2005年上半年激增的部分,在激增的基础上再给予8%-12.5%的增幅,可以说总体上已经可以满足国内纺企的出口需求”。
从这个角度分析,虽然明年起取消了数量限制,但是在以往已有较高出口基数的基础上再实现激增,可能性不大。
理由二 中小纺企“倒闭潮”取代“投资热”
该人士还指出,两年前的“井喷”现象,也是由于不少地方在之前基于取消数量限制后的预期,大举投资兴建纺织服装厂的结果。数据显示,在2005年之前我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迅速飙升,从国外进口纺织机械的增幅也保持着成倍增长。
然而经历两年来出口政策频频发生变化、人民币大幅升值、退税率不断下调、劳动力及土地等成本飙升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使得不少当初盲目投资兴建的中小规模纺企纷纷倒闭,纺织服装也不再受到各个地方的鼓励。
浙江某纺织品外贸公司的林经理仅在今年就亲眼目睹了4家工厂倒闭,其中1家还没有完成他下的订单,老板就卷款消失,使得他不得不延期向采购商交货。林经理这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600人的工厂按照1200元/月的工资水平来算,一个月仅给工人发工资就需要72万元。按照工资占成本20%的比例,每个月至少要有400万元的订单来支撑。
“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这并不容易,尤其是中小规模的纺企。”林经理说,纺织服装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样,被看作是好赚钱的行业,现在更有不少自有资金比较充裕的纺织品外贸公司或者工厂,都趁着证券市场火爆,拿钱打新股。
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程满清 见习记者 叶苗 吴哲
图:
虽然数量限制取消了,但纺企仍需警惕因出口激增而遭到欧盟的限制措施。
吴伟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