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 我国保险业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呈现出日渐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规范化的新特点。中国保监会认为,这标志着我国保险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中国保监会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近5年,是我国保险业发展势头最好、变化最快的时期。
这期间,我国保险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改革。到目前,除政策性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外,我国所有保险公司都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2003年11月,中国人保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内地金融企业。随后,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也相继在境外成功上市,为其他国有金融机构改制上市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现在,我国保险业的改革正走向纵深,保险公司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强化股权约束,初步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
企业竞争力逐渐增强 改革使我国保险业在加快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据统计,2002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务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6%左右,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我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这其中,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3家龙头企业的保费收入合计3410亿元,比2003年增长30.9%,企业的不良资产率均在0.06%以下,企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超过100%,中国人寿更达到350%。
现在,中国人寿的市值已跃居全球上市保险公司第一位。在2007年《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中,中国人寿排名192位,比2003年提高了98位。2007年1月至10月,中国人保在香港股市表现突出,增长率位居H股之首。中国平安2007年的市值也已超过3000亿港元,在全球金融机构中排名第66位。
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 我国保险业正在走向以“三化”为主的发展之路。
资金的运用日益规范化、专业化。目前我国9家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成立了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保险公司设立了相对独立的保险资金运用中心。保监会还就加强保险资金管理颁布了30余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涵盖债券投资、股票投资、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和风险控制指引等各方面,并特别强化了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国际化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截至2006年底,15个国家和地区的41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内地设立115个营业性机构,设立代表机构和办事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9个。同时,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保国际、民安控股等中资企业则先后“走出去”,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一显身手。
中国保险业还积极参与国际保险监管规则的制定,深入推进国际监管合作,中国保险业的声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保险界。中国保监会先后加入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和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2005年保监会同来自亚洲14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监督官签署了《北京宣言》,初步确立了亚洲地区保险监管合作框架,为中国保险业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保监会的报告显示,我国现已初步确立了现代保险监管框架,保险监管逐步从以市场行为监管为主,过渡到市场行为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再发展到初步形成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监管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框架。
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改革发展,加强改善监管,切实防范化解风险。保险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逐步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呈现出业务增长与效益提高、引领发展与防范风险、自身努力与政策支持、行业发展与服务大局协调统一的良好局面,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上迈出坚定步伐。
昨日(16日),保监会在其网站发布报告,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的成绩,并指出,过去5年保险业体制改革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日前,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建民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十七大报告强调发展保险业,足以说明党和政府对我国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视。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毛晓梅 王文帅)中国保监会10日公告称,保监会主席办公会日前审议通过了《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管理办法》,《办法》已予公布,并将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