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诗坛别再出个芙蓉姐姐

  韩浩月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在有着诺贝尔情结的中国文坛也总会牵引出诸多搞笑的反应,今年最为搞笑的当数《赵丽华冲出亚洲获诺奖》了,伴随着这篇恶搞文字和赵丽华的博客《听说我得了诺贝尔奖》,赵丽华再次频频曝光于媒体,在“诗人赵丽华”向“明星赵丽华”的转型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自去年9月份被网民恶搞为“梨花教主”之后的一年时间里,赵丽华一直没有淡出公众视线,与其他网络红人的或沉寂或被遗忘相比,赵丽华在网络上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这和由她所引发的一系列诗歌事件让她成为中心人物有关,也和她迅速适应了网络的生存环境有关。在走出被恶搞带来的伤心和绝望情绪之后,她由一个网络话题的构成者转身成了制造者,不再单一被动承受被娱乐的无奈,也成为主动引领娱乐话题的资讯发布者。

  在被恶搞“获诺奖”之前,网络上的“赵丽华诗歌事件周年祭”刚刚落下帷幕,三十余人围绕这一已经过去一年的诗歌事件写下了评论文字,赵丽华也在其博客上撰写了同名日志。只是,这种以祭奠名义进行的总结,气氛越是凝重,越是形而上,就越是难以让人严肃得起来。在媒体报道或转载这一消息时,网民的解读已经和“周年祭”所要传达的意图发生了巨大偏差,“赵丽华变相复出”、“赵丽华,怎样的磨难也难掩她宝石的光芒!”等网民评论证实,赵丽华可以在小众范围内引起对当下诗歌现象的反思和探讨,但在大众那里,她仍然是一个娱乐符号,她每次出现带来的最大价值还体现于她给网民提供了多少“平衡心理、舒缓郁结、发泄私愤”的机会。

  追踪“获诺奖”的消息来源以及它的传播方式,不得不说,这场娱乐狂欢的掀起者虽然是网络媒体,但赵丽华本人也是材料供给的一方,没有她的积极参与,“获诺奖”的消息不过是一碗剩饭而已。《赵丽华冲出亚洲获诺奖》这篇杂文性质的文字,最早见于2006年12月29日出版的《南都周刊》,是该刊年度新闻总结“反向新闻辞典”栏目的组成部分,刊登后曾在网络上被广为转载,在网络时代,这算一篇彻头彻尾的过气文字。之所以重新被关注,先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使其重新拥有了新闻点,后是赵丽华的《听说我得了诺贝尔奖》一文给予了它焕发“第二春”的能量,无数网民是通过她的博客才看到这篇恶搞文字。如果熟悉网络新闻和博客的传播特点,也许会看懂赵丽华这篇文字背后的真实用意。

  著名诗人可不可以转身为文化明星?这没有任何让人说不可以的理由,在娱乐泛滥、明星贬值的时代尤为如此。知名度,标签特征,对大众文化和传媒的了解,包括在回应网络谩骂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批评精神,这些都让赵丽华具备了成为一名文化明星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只是暂时缺乏一个切入口,如果诗歌一旦重新拥有在公众中的号召力,赵丽华成为文化明星指日可待。只是,诗坛需要的是佳作,而不是靠作怪吸引眼球的“芙蓉姐姐”。在赵丽华的明星塑造过程中,她所经历的仍然不过是升华版的恶搞而已。虽然这种恶搞形式既隐蔽又小心翼翼,但对赵丽华由诗人到文化明星身份的转变并无帮助,相反却会带来个人主义膨胀和文化投机的嫌疑。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最新消息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 胡锦涛任总书记(图)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 名单

  精彩推荐  
  代表风采
  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