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叶培建:制造“嫦娥”的传奇
“人家是一个脑袋两只手,我们也是一个脑袋两只手,人家能干成的事,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文/伍轩王羽潇
10月24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探月工程由探月卫星、运载火箭等五大系统组成,卫星系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领军负责,6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研制队伍,用短短3年时间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书写了中国航天器研制历史上的传奇。
拿下一大批核心技术
叶培建是中国嫦娥工程月球探测卫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3年多来,他带领年轻的研制队伍先后攻克了月食问题、轨道设计、两自由度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从方案阶段的论证到研发与技术攻关,从初样星到正样星,向来重视质量问题的叶培建重视基础质量,严抓工作规范;狠抓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确保系统可靠;狠抓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他要求“嫦娥一号”卫星研制队伍对所有单机、分系统和系统总体的设计都要进行全面复查复审、反思、质疑,不遗漏任何一个问题,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拉网式的、从最小单元开始的复查复审,反思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
叶培建说,当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型号任务很多,各个型号在研制中会出现各种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嫦娥一号”卫星项目办在研制队伍中提倡捕风捉影,亡羊补牢,绝不放过任何细小的疑点。
为了确保测控的安全和可靠,2006年,叶培建带领设计师们四处奔波,万里跋涉,对所有要求测控的地方都进行了对接试验。为了解决太阳翼出现的问题,叶培建带领技术人员连夜加班,从第一天早晨8点干到第二天下午。他说:“‘嫦娥一号’卫星任务重、时间紧,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我们有时候晚上10点下班,同志们还说:‘今天下班怎么这么早啊!’”
不遗漏任何一个问题
一天下午,用地面电给卫星作加电测试。突然间,电源控制器指针晃动了一下,从正常的5伏电压变成了十几伏——这个小小的变化马上引起了电总体组研制人员的警觉,因为过高的电压会一瞬间烧毁组装完毕的卫星!
马上停止供电!拔掉卫星与地面设备的接口后,总体室的研制人员开始单独检查地面设备。一次,没问题;二次,还没问题……
难道,会是星上设备出了问题?研制人员在心里默默希望这个最坏的估测不要是真的,因为原定第二天星上设备要被转移到别处进行力学实验,万一此时星上设备出了问题,试验肯定要被推迟。
此时,疑点开始瞄向星上设备。
但是,星上设备已经经过了很多次的试验,而且此时给卫星加电很可能会损坏星上设备,无数人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心血将付之东流。
关键时刻,叶培建决定,没有查清问题绝不给卫星加电,继续查找原因。
经过讨论决定,一部分人继续检测地面设备,另一部分人则着手应急预备工作。
凌晨两点,正当大家觉得有可能出现最坏结果的时候,一个年轻同志恰好从仪器边走过,无意中触动了电缆,电脑显示屏上的曲线竟然奇迹般上扬了!这说明设备接触有疑点!问题的根源终于浮出水面——一个地面设备上有接触不良的插座。
但是,工作并没有就此打住。他们一遍遍地模拟接触不良的情况和恢复正常的状态,充分证明了问题只是由这个小小插座接触不良引起的。
此时,终于能够停下来松口气了,“嫦娥一号”卫星总体室副主任设计师张伍打量四周,眼前的一幕让他许久难忘:工作间隙的几个同志在试验台边的地上随便铺块海绵就睡着了,一晚没合眼的叶培建此时也就地和大家躺在了一起……
窗外,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航天之缘
叶培建出生在江苏泰兴胡庄镇海潮村的一个军人家庭。少儿时的生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部队到哪儿我到哪儿。”
1968年,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的叶培建,被分配到当时的航天部529厂(卫星总装厂)任技术员,这令本来就想搞航天航空的叶培建喜出望外:“这就叫缘分!”
1980年7月,叶培建远赴瑞士纳沙泰尔大学理学院微技术研究所留学深造,获信息处理专业的科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他先是在502所工作,参加了“红外热轴探测系统”的开发,为铁路运输提供现代化的设备。在这个项目中,他确定了轴承滚动与滑动的模式区别方法,并编制出软件。
1989年,他调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为院科技委中最年轻的常委,并任五院计算机技术副总师,后任总师、卫星应用技术负责人。
199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采纳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的“卫星通信双向网系统”的设计方案,他们联合作战,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设计开发出亚洲最大的VSAT系统,使交易过程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即可完成。
十多年来,在他的技术主持下,研究院开发和改进了卫星设计研制的各种软件,基本建成了卫星与飞船设计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包,建设了卫星与飞船设计、制造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初步实现了管理信息化、卫星与飞船研制数字化和CAD/CAM一体化,推进了星船研制的进程,提高了卫星和飞船的计算机设计水平。
2003年,由他担任总设计师、总指挥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由01星、02星、03星三颗卫星构成,三星组网在大大缩短卫星对地观测重复周期,进一步提高时间分辨率和系统可靠运行的同时,创下了我国不同时间发射同一型号的三颗卫星辉映太空的纪录,标志着我国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人家是一个脑袋两只手,我们也是一个脑袋两只手,人家能干成的事,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是叶培建最常说的一句话。
2001年,叶培建刚刚接手“嫦娥一号”卫星研制任务的时候,他的妻子不幸去世。他把悲痛藏在心里,忘我工作。
他可以如数家珍般地说出他手下每一个队员的特长、爱好和有趣的故事,荣誉来临的时候,他总是极力推荐身边的年轻人。“我已经老了,要给年轻人成长的机会!”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