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新医改已进入了加速阶段。
据本报从各方了解,16部委组建的医改协调小组经过三个阶段的研究、调研后,综合各方意见,初步拟定出总体医改方案,目前正在进行内部征求意见。
目前该方案正在内部征求意见。
据参与讨论有关人士表示,该方案“调和”了之前的各方观点,有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比较原则。因此各方对相关具体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争议。
据本报了解,目前该医改总体框架方案还是讨论稿,经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后,还要在更广范围内征求各界意见。
据本报了解,新医改总体框架可能有“八根柱子,围起四面墙,构筑出一个覆盖城乡的卫生保健制度”。
即改革的总体框架是:确立一个总体目标,完善四大体系,健全八项体制机制和基本条件。其中,一个目标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权利。并对2010年和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总体目标进行了描述。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起四个体系:指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生产流通等体系。
如果这四个体系建立起来,实质上就是要进行“三改并举”,即医保改革、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而“三改并举”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因此,新医改总体框架方案里提出,建立完善八项体制机制。包括健全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人才、信息、法律等体制机制。
上述参加座谈会的有关人士表示,除了这些原则性体系框架,征求意见的医改方案已经展现了一些具体制度设计。
其中,针对之前争议最大的问题:政府财政投入是补需方(医保),还是补供方(医疗机构),此番有了初步结论,即供需兼补。
实质上补需方(补医保)已进入了实施阶段。即7月23日,国家正式批准在长春、镇江等79个大中城市开始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对试点城市的参保居民,政府各级财政每年按不低于40元给以补助。
“仅仅补需方是不够的,还要补供方。”补供方的倡导者、北大医改课题组成员、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表示。
那么,究竟补供方能补到多大范围?
据本报了解,补供方的范围大致锁定在“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机构”。即是这样一条补供方路径: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社区或乡镇卫生机构,这些基层卫生机构实行药品零差价,并对其进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
“原则上,政府不再投入城市大型公立医院。”有关人士称。
除了补供需之争,公立医院怎样改革,即“三改并举”中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如何进行,更是未来医改的关键环节。
据上述有关人士分析,对于这个医改难点,十七大报告中已有所阐述:“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而与“三改并举”的另一个环节——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将怎样进行?参与座谈会的专家们明确的看到一个词: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本报记者 王世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