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生陈仕艳)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为什么爱看卡通片?他们和成人在看卡通片时到底有何生理差别?近日,我国科学家研究解开了相关的秘密。儿童在观看卡通片中虚拟人造角色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
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韩世辉教授担任第一作者撰写的《儿童观看卡通片激活内侧前额皮层》一文解答了这个问题。该文发表在《科学通报》2007年第19期上。他们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测量10岁儿童观看电影和卡通片段时候的大脑激活情况,其中电影和卡通分别代表真实和虚拟生活场景。研究发现,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在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时候都会被激活。这表明10岁左右的儿童观看虚拟现实中的非人物角色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
此前,国外科学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成人在观看由真人表演的电影片段和虚拟角色的动画片段时,大脑活动有显著的差异,看真人电影时,成人的大脑内侧前额叶自动参与加工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如理解他人的意图),对卡通动画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人物角色或非人物角色却没有类似的自动加工,大脑内侧前额叶不会被激活。
韩世辉等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10岁左右的儿童观看卡通片中的虚拟人造角色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这也解释了儿童为什么对于卡通片有着浓厚兴趣的原因。
韩世辉表示,该研究结果提示,儿童直到10岁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还是不能自动区分真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和虚拟人造角色。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儿童与成年人在自动地区分真实与虚拟角色的认知与神经机制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也对评估儿童教育的方法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