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路艳霞 陈丹青今年10月连续推出3本书:一本新作《与陈丹青交谈》、两本修订版旧作《多余的素材》和《纽约琐记》。他在大家眼里似乎已不是画家,而是一个写作者。前天,陈丹青在其修订版新书见面会上说:“三本书出来后,我想起自己还是个画画的。
我已经走得太远,需要反省一下。”
陈丹青说自己拥有暧昧的角色,这连他自己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倒是一个文艺海归派的问话提醒了他:“为什么从纽约回来的胆子这么大?”陈丹青还真的寻思了一下,“艾未未(国内前卫艺术代表)和我说话口无遮拦,不知轻重,他甚至比我还要激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的基因是不安分的,还可能纽约也真的有塑造能力。纽约非常残酷,但它也是一个让你变成个人的地方,它鼓励我勇敢。”
让陈丹青意外的是,《纽约琐记》不仅艺术圈的人喜欢,高中生甚至老干部也都爱看,这本书因此断货两三年了。当红画家刘小东也是喜爱者:“1993年我去纽约,陈丹青劝我不要有太多幻想,在他狭窄的工作室,我们共度一年,谈论的话题也从生活到艺术,从西方社会到中国社会。”突然有一天,陈丹青出书了,这就是《纽约琐记》。“我很惊讶他的文字能把那么复杂的感觉写出来,我看过的画展,我走过的街道都在他的书中。”
“《纽约琐记》带进了我成长的过程,它唤起了我很多记忆。”陈丹青说。但他特别补充,有三篇文章许多读者没有注意到——《艺术与自由》、《艺术与良心》、《艺术与艺术家》,其实这里面有他深切的思考。而在《多余的素材》修订版中,作者呈现给读者不少珍贵照片。“配音演员邱岳峰的儿子得知我在写他父亲,带来了他父亲儿时的照片。”此外,列宁晚年照片、塞尚晚年照片也非常珍贵。尤其是塞尚那张照片,他拿一把椅子从门里走出来,这张照片是首次面世。RJ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