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已成老百姓最关心的日常话题,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昨天(10日)上午走进“市民学堂”,指出大家在讲环境时都会说到“蓝天碧水”的标准,其实他觉得应该再加上“净土”的标准,因为土壤的环境直接影响到食物的安全。
赵其国院士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绿色植物生长的5大要素为阳光能、空气、水分、养分、热能等,除了阳光能,其他均来自土壤,可见土壤的清洁与否直接决定食物的安全。他指出,土壤本身是有过滤作用的,但农药等却因为土壤颗粒细、空隙大,而长期不能过滤掉,“曾经在苏南一带检测土壤,发现其中含有滴滴涕等农药残留,一追根溯源,发现这农药残留竟来自20年前。”土壤坏了,是不是可以铲掉重来?赵其国院士说,这是不可能的,土壤是不可再生资源,土壤来自于石头的风化,1立方厘米的土壤一般需要300至500年才能形成。
土壤为何“不清洁”?赵院士以广东省2000年的土壤污染为例介绍道,这一年,广东省工业产生的污染有50亿吨废水、2800万吨废物,还有废气;生活污水37亿吨,生活垃圾1200万吨;农业上带来10万吨农药、80万吨化肥……这些全都进入了水和土环境中。有资料显示,局部农田有16种污染源同时存在,可见土壤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食品的安全。
说起这土壤的清洁治理,赵院士表示,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其严重后果仅能通过食物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因此,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质量,控制与修复土壤污染,才能实现农业安全。从农业环境治理来看,农药、化肥、饲料、激素、有毒有害物质带来的污染是农产品安全的严重障碍,因此提高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迫在眉睫。欧美等西方国家对土壤和农作物中的污染状况进行过普查,制定的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就有10万多个。而我国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有关标准中仅规定了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硝酸盐含量等控制标准。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有机污染物也只盯住了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等。修订有关标准与国际接轨,已迫在眉睫。(孔小平)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