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广州市政府会议室,市建委主任简文豪在新闻通报会上介绍情况。新快报记者宁彪/摄 |
整治新方案公布;成立专门管理部门;将组建专业运输公司;取消挂靠行为
今年年底前,全市900多辆有牌泥头车将统一完成GPS系统的加装,今后还将重组泥头车运输企业,提高准入门槛,将符合条件的“野鸡车”以非挂靠形式收编……在昨日召开的“泥头车”整治工作成效新闻通报会上,五部门负责人联合发布了今后整治泥头车的新方案,其中透露,将整合管理使泥头车由多头管理变为一头管理,在留两个中队继续协助市交委管理火车站和东站两个站场的出租车运营秩序的基础上,把市城管支队直属二大队改为余泥执法大队。
收编“野鸡车”由公司统一管理
“广州正在考虑组建一定规模的大型专业运输公司,目前正在调研中。想通过市场化运作,把市场秩序规范起来。”广州市交通工委副书记颉亚林表示,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够规范的企业,相关部门将按照公司法的要求以及准入的条件,争取让他们以公司股份化的形式进入公司管理,一起参与营运,但是坚决不允许挂靠方式。
“有条件的企业和有运输经验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力组建散体物料运输车队。我们对"野鸡车"打击的同时让他们有出路,将把他们归并到管理能力强、有职责的车队进行规范管理。”广州市建委主任简文豪表示。
据悉,运输公司组建后,泥头车将属于运输公司所有,驾驶员也必须是公司职工。组建运输公司的制度出台后,意味着个体户或小企业将无法以挂靠公司的方式营运泥头车,而变为以合同工的形式或股份制的方式,受聘于公司或参与公司经营。
GPS重量感应仪及时反馈超载
与此同时,政府为进一步规范正规泥头车的管理,还将出台新的举措。“今年底将为已经注册的散装物料运输车装上GPS定位系统,这样的话,这些车辆的行踪,通过政府平台都可以掌握。另外,我们在安装定位系统的同时,还考虑安装超载的警示系统,如果超载了就可对司机进行提醒。”简文豪说。
颉亚林解释,泥头车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后,可以对车辆运输时间、路线、速度、装载重量以及装卸地点进行全程监控,另外,该系统装还有重量感应仪,通过感应,若车辆超载,系统将会自动把信息发送到监控平台,到时五个部门都有分控中心,可以随时查到任何一辆安装该系统车辆的相关状况。
变一头管理将每月审验泥头车
方案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一改以往的多头管理为一头管理,明确了将市城管支队直属二大队改为余泥执法大队,作为今后泥头车的主管部门,同时,对于整治泥头车提出了更严厉的整治措施。广州市容环卫局副局长张建国说:“对于泥头车我们严把审验关。改革车辆审验制度,采用与车辆行驶证有效期相对应的车辆审验制度,将半年集中审验改革为按月份分批审验;严格车辆审验条件,强调建筑垃圾运输必须以车辆安全为前提。”
据介绍,有关部门还将严把泥头车准入关,控制新运输公司准入,减少公司总量,扩大旧运输公司规模。
五部门解答六大疑问
这次取消“挂靠”制度是否意味着对所有“野鸡车”的取缔呢?把多头管理变为一头后,原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将如何衔接呢?在昨日的“泥头车”整治工作成效新闻通报会上,市建委、交警、城管、市容环卫、交通运政五大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就一系列的焦点问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一、将统计市场需求按缺口收编“野鸡车”
问:现有营运的正规泥头车有多少辆?有没有估算过泥头车的市场需求有多大?
答:目前广州在营运的很多泥头车都是没有注册的,真正注册的泥头车才900多辆,整个广州约有2000多辆“野鸡车”。今后还要进一步进行泥头车需求的调查,估计现有900多辆的注册车辆仍难完全满足需要,今后将视缺口的大小来组建泥头车运输企业和收编“野鸡车”。
二、900多辆泥头车年底前加装GPS系统
问:GPS卫星定位系统的费用由谁来支付?大概将装多少辆车?
答:关于安装GPS的费用,泥头车由谁经营就谁负责出资。GPS安装的车辆为已经注册的泥头车,大约有900多辆,年底前完成安装。
三、泥头车合法运营一年约需成本9000元
问:现在合法运营一辆泥头车的成本为多少?
答:一辆正规的散装物料运输车,一年的运营成本大概为9000元左右,包括缴纳养路费等各种国家规费和员工社保费等。
四、建立余泥执法大队以统一管理泥头车
问:政府如何整合管理资源,把多头管理变为一头?
答:政府把市城管支队直属二大队改为余泥执法大队,留两个中队继续协助市交委管理火车站和东站两个站场的出租车运营秩序,交委力量不够的可报政府增加辅助人员;对市容环卫局属下的余泥管理处成建制移交市城管支队管理;市建委把工地文明施工执法任务全部授权市城管支队。
五、结束运输时间从晚上10时延后两小时
问:今后在管理泥头车运营方面将有何新措?
答:建委将从调整土方工程定额、加强市场管理防止层层分包行为等方面着手加强管理,例如,将对余泥运营实行计量分包。调整余泥运输时间,从原来的每天晚上8时到10时改为每天晚上8时至次日零时。
六、泥头车公司将自负交通事故赔偿责任
问:组建大型专业运输公司,个体泥头车今后是不是不能再挂靠?
答:是的,以前许多挂靠公司的泥头车个体户,一出交通事故需要赔偿,司机就跑了,挂靠的公司也不肯认账。组建大型专业泥头车公司后,将不允许再挂靠,泥头车的司机都是公司的合同制员工,以后若出现交通事故,相关的赔偿责任等也将由公司“埋单”。
这次真的能斩断利益链吗?
“10·15”事故所引发的整治泥头车“旋风”刮得越来越猛了。
自朱小丹书记批示“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整治、管住泥头车”以来,政府部门采取了很多行动,先不用说重拳整治、突击检查这些监管部门的“例牌招数”,单是广州交警配备微型冲锋枪执勤这一重磅手段的推出,便足见政府部门整治的决心之大、下药之猛。
政府动起了真格,市民理应能放下泥头车这一压在心头多年的大石,尤其是昨日看到五大部门联合发布的“治泥”方案后,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这些在朱小丹书记指示下出台的红头文件,将是广州市政府在与“杀人”泥头车所进行的新一轮“监管战”中的“杀手锏”:加装GPS系统、成立专管部门、强化打击力度……一个个掷地有声的举措之中,最鼓舞人心的莫过于政府部门勇于向泥头车挂靠开刀的那一份令人拍手称快的决心。
然而,翻看一下过去这一场“监管战”的战况记录,我们不禁产生了一丝担忧。早在2000年,市政府便已在其所发的《关于整顿散体物料运输秩序的通知》中,表现出了严打不法泥头车的决心,而其中的个别条文现在看起来更是如此的似曾相识。当年中所提及的“要求取消所有挂靠车辆,建筑工地不准雇用"野鸡车"”等等规定告诉我们,挥向泥头车挂靠的这一刀,原来早在七年前便已出招了,但是效果如何,不言而喻。
在对这一场“监管战”的分析之中,我们不难发现,泥头车挂靠制背后的利益链便是制约政府取胜的一大关键。因为泥头车肇事者大多为挂靠车,而挂靠车之盛行全因利益驱动。
尽管用主管部门的话来说,一辆10吨重的泥头车一年约需缴交9000元的合法费用“并不多”,但是众多正规车甘做“野鸡车”的例子却证明了,在不出问题的情况下,开“野鸡车”比开有牌泥头车更赚钱。一言以蔽之,压在有牌泥头车身上的税费负担太重了,至少相比起“野鸡车”来说是太重了,假如这真的是造成有牌泥头车也超载、超时、超速的成本压力因素的话,那么,政府是否应该先反思一下其中诸多涉及有关部门的行政收费是否合理?假如今后提高准入门槛后,有牌泥头车的压力成本是否还会增加?以致再给“野鸡车”在将来的高压打击下仍能苟且生存的空间?在一一深究个中因由并赋之以解决方法后,再向“挂靠”制度发招,尤其是向挂靠制度后的利益链发招。
遗憾的是,细看昨日发布的方案,诸如大力整治之词不乏,却未见相关为有牌泥头车减压的实际之举。因而令人看不出政府在这一次事隔七年的高调发招中有直指那蕴含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利益链的意向。
我们由衷地希望,在这一场与泥头车的持久战中,政府的下一次出招能多一点胸有成竹,多一点挥刀斩断利益之链的狠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