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法兰克·纽曼上周末在北京大学对记者表示,通货膨胀问题永远都是各国央行的难题。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需要判断,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通货膨胀。如果是食品和原油价格上升导致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无能为力;如果是整体经济出现问题,货币政策则是有效的。
法兰克·纽曼表示,在美国财政部处理通货膨胀问题时,他们的做法是把食品和原油价格与其他商品价格分开,对食品和原油价格建立一套独立的跟踪机制。如果是食品和原油价格问题引起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是整体经济出现问题,则会启用货币政策。
目前,很多观点都认为食品和原油价格的上涨导致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世界银行11月15日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称,中国通胀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如果全球商品价格回落,中国的通胀压力将有所缓解。
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0月份CPI再次反弹,上涨幅度达到6.5%,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7.6%。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就指出,目前主要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8大类商品中,最近几个月是5类上涨,3类下降,并没有出现全面上涨的情况。
不过,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则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现在的通货膨胀就是全面性的。任何一个国家在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在某一个时点上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涨。所以,某一个时点上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但是延续两到三年的时间看,可能几乎所有的东西价格都涨了一遍,那就是全面性的。
钟伟认为,这一轮通货膨胀还是非常典型的货币现象,是由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他提醒下一步的货币政策紧缩要有步骤,不应该慌乱。
世界银行也表示,为了抑制通胀和控制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已经5次加息、9次上调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目前,中国采取的防止食品价格上涨演化为全面通胀的措施是正确的,未来仍然需要控制流动性和再次加息。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