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智库参与公共决策,可以降低政府的决策成本,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首先要为民间智库参与决策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径,而且还必须逐步形成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保障
民间智库参与公共决策,有利于政府决策中的利益协调 民间智库参与公共决策,这是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一种趋势。
首先,民间智库参与公共决策,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
所谓民间智库参与公共决策,就是各种民间的社会组织和个体,在政府的各种公共决策中通过各种合法有序的途径表达他们的意见、建议和呼声,以影响政府的相关决策。这本身就是一种民主参与的形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而这种参与必须有相应的途径和办法。吸纳民间智库来参与公共决策,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办法。
其次,民间智库参与公共决策,更有利于政府决策中的利益协调。政府的决策,都与广大民众的各种利益相关。怎么样在决策中更好地体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需求,使我们的政府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往往成为决策的关键问题。
民间智库的主要特征,就在于这种智库的主体来自于民间,他们更了解民情民意。所以,他们的参与,使我们的政府决策更容易贴近民众的现实利益需要,更容易包容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当然也就更有利于利益的协调。
再次,民间智库参与公共决策,会使我们政府的各项决策更为科学化。决策过程本身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体现。一般情况下,越是能够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与可能性,决策会越接近科学。民间智库参与公共决策,正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在决策中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可能性,它可以使我们从更多的方面来考虑现实的需要和决策的后果,使我们的决策更全面,更科学。
第四,民间智库参与公共决策,可以降低政府的决策成本,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如果没有民间智库的参与,政府就需要有更多的专门机构来收集各种情况,并组织进行研究。而因为政府的决策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所以,这样的专门为决策服务的调研机构就必须包括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甚至专业组织。长期以来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相应的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智库在决策中的作用,更好地利用各种民间的研究机构和科研组织,自然会减轻政府相关机构的工作量,压缩相应的人员和编制,有利于政府机构的改革。
民间智库要在未来扮演好角色,构建相应机制很重要 当然,要更好地发挥民间智库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还必须有相应的机制。在这方面,我们才刚刚起步,而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就一般情况讲,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两方面的积极性,那就是政府吸收民间智库的积极性与民间智库参与公共决策的积极性。
而在这点上,政府起着主导的作用,只有政府积极吸纳民间智库参与决策,才能引导民间智库的发展,所以,政府首先要为民间智库参与决策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径,而且还必须逐步形成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保障,不能随意化,今天想起来了,就开开座谈会、咨询会,明天想不起来了,就放在一边。对于什么性质和类型的决策,必须有什么样的民间智库参与,通过什么途径参与,需要有制度规定,不管什么人当领导,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自然,领导的风格不同,可能利用民间智库的具体方法和形式不同,但基本制度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初期,因为这对培育民间智库非常重要。
就民间智库方面来讲,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应该说目前还很不成熟。不管是从专业结构、人员分布还是从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来看,都缺乏系统性,要真正担负起为政府公共决策服务的重任,还需要时间。党和政府把这个问题提到工作日程之上,本身就说明我们已经在提倡并在实践中推进这项工作,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的民间智库会逐步成熟,民间智库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越突出。(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戴焰军)
声音: 中山大学教授任剑涛:民间智库提供的另类视野,保证了公共决策研究的多元性。民间智库与官方智库的并存,使得二者之间展开政策研究博弈,促使国家政策制定过程借助更多的社会智力资源,提升政策决策的智力支持水平,保障政策决断的理性水平和政策决断与执行的质量。在中国,民间智库虽然只能拾遗补缺,但却不可或缺。
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彭迪云:同官方智库相比较,民间智库独特的优势体现在:民间智库凭借其专业知识以及因独立、中立的立场而产生的理性、非短视特征。官方、民间智库各有优势,可以是很好的互相补充。目前由原来的纯官方智库到半官方,发展到民间智库现象的出现,就是可喜的转变。 (来源:《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