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工人逮住“野猫子”
百户湾林场地处恩施州恩施市北部,其北部与重庆奉节接壤。
恩施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郑世东向记者提供了有关此事的两个关键人物:曾任百户湾林场场长的陈天虎;时任百户湾林场四溪湾分场场长付昌龙(1987年去世)的老伴刘运梅。
记者首先找到了刘运梅。年过60岁的刘运梅兴奋地介绍,这事虽然已经过了20多年,但她至今都记得很清楚,那只“华南虎”她养了8个月,“都有感情了”,刘说。
据刘回忆,捉到那只“老虎”的时间是1983年农历五月十六。当时,他们住在一个小地名叫五溪湾的地方。那天傍晚,借住在她家的几名伐木工人收班回家,他们走到距她家约400多米远的小桥边时,一名名叫余万堂的奉节籍民工无意中发现一只有点像“野猫子”(当地人指类似家猫的野生动物)的小动物趴在桥下溪边喝水。由于那个年代还不懂得什么保护野生动物,余万堂顺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子扔了过去。石子砸在“野猫子”的后腿上,受惊的小家伙立刻一瘸一拐地折身窜上公路欲逃往林中。因为跑得不快,加上那段公路与上下的山林间都隔有近两米高的陡坎,在工友们围追堵截中,“野猫子”很快被活捉了。
在偏远的百户湾林场,伐木工人的生活十分艰苦。余万堂等人一到家,就连连招呼刘运梅:“老板娘,快烧开水,我们今天把这个东西宰了打牙祭。”正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饭的刘运梅跑出来一看,发现是一只还活着的“野猫子”,大约有两三公斤重。她立即出面护下它,对众人说,要做个笼子把这只“野猫子”养起来,将来帮忙捉老鼠。
余万堂等人就近砍了几根小树,用铁丝和铁钉做了一个笼子将这只“野猫子”关了起来。
“野猫子”原是“老虎崽”
刘运梅开始细心照料起这只“野猫子”,但她很快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小家伙对她递进木笼中的素食饭菜根本不感兴趣,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在捉到这只“野猫子”那天晚上,附近的山上传来一阵又一阵类似虎啸的低沉吼声,而且每当有吼声响起,笼中“野猫子”就会竖起双耳并发出相应的叫声、拼命地撕咬木笼栏杆。
一名有着丰富打猎经验的老伐木工突然问大伙儿:“你们说,这"野猫子"是不是"豹呼子"(当地对老虎豹子等凶猛野兽的通称)?”
这一问,吓得大家放下碗筷围着笼子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这个小家伙不像是一般的“野猫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只“小老虎”。
山中有老虎的消息传开后,近百名长期在山上搭棚居住的伐木工人吓得纷纷下山,来到刘运梅家借住。“房间里挤得满满的,地铺一个挨一个,脚都没得地方放”,回忆20多年前的往事,刘运梅记忆清晰。
在初步确认小家伙就是只“老虎崽”后,刘运梅开始更加精心地喂养它。虽然当时物资紧张,生活很不宽裕,但她还是变着法儿弄来奶粉、鸡蛋、瘦肉之类的东西喂养。
据刘运梅介绍,起初,附近山间每天晚上仍然不时有低沉的虎啸声传来,关在笼中的“老虎崽”依旧会随着虎啸声而变得狂躁不安。这样一直持续了近一个月时间,山间的虎啸声才消失。人们推测,是大老虎找不到虎崽后离开了。伐木工人这才又回到了山上住。不过附近十里八乡的居民听说后,纷纷赶来看“稀奇”,甚至连一百多公里外的人们也赶来一睹“老虎崽”的尊容。
在百户湾一带,许多村民纷纷证实了刘运梅的上述说法。
据1982年9月从百户湾林场场长任上调至恩施市林业局机关工作的陈天虎介绍,他在1983年听说了这个消息后,为辨真伪,专门抽时间到百户湾五家湾刘运梅家看了一次,遗憾的是,只与“老虎”见了一面,没有留下照片。
(责任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