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昨闭会。会议表决通过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等地方法规,批准了《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和《西安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
《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
封山禁牧区禁止放养牛羊
该条例2008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人在封山禁牧区域内禁止放养牛羊等草食动物,禁止损毁、擅自移动封山禁牧的标志、设施等行为。违规放牧者,将给予警告,并可按每只(头)10元-30元不等予以罚款。对林木造成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并补种毁坏株数1倍以上3倍以下的树木。同时,各级政府应当对封山禁牧后生产、生活有困难的农户结合生态移民、扶贫移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搬迁,并对搬迁农户的生产、生活设施给予补助。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西安城墙以内不得增加地热水取水量
该条例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取用地下水应当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未经批准,不得对外销售地热水。违反规定,擅自对外转供、销售地热水的,由水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吊销取水许可证。《条例》特别规定,西安城墙以内不得新建地热水取水工程和增加地热水取水量。西安市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因地制宜,采取人工回灌、雨水渗透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有效补给。
《西安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
流动人口离乡前要办婚育证明
该条例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流动人口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持合法的婚姻、身份证件及生育证明材料,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同时,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满30日的,自期满之日起7日内向现居住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该条例所称流动人口,是指跨区、县以上行政区域流动,在西安市居住时间30日以上的育龄人口。其中,户籍在西安市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并在上述区域内跨区流动的人口不适用本条例。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明年1月16日召开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决定: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08年1月16日在西安召开。
建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陕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8年财政预算;听取和审议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陕西省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选举省长、副省长;选举省高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通过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人选。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严控在秦岭搞房地产开发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从明年3月1日起施行。人们一直关注的如何协调秦岭保护和开发的关系的问题得到明确,秦岭生态环境确立了“统筹规划、保护优先、科学利用、严格管理”的保护原则。
■保护范围南北以山体坡底为界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东西将以省界为界,南北以秦岭山体坡底为界。具体范围还将由秦岭所在地设区的市政府据此提出方案,报省政府批准并公布。条例规定省政府要设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省长担任。同时,省政府和秦岭所在地设区的市政府应当建立专项资金,用于秦岭山区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条例规定,省政府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依法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地区给予经济补偿。可建立多种投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资金用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资助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个人参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当地居民切身利益的,应当征求当地居民意见。
■生产开发违法房地产开发最高罚200万
秦岭保护区以1500米以下、2600米以上以及两界中间三部分,分别划分为适度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其中,禁止开发区内不得进行与生态功能保护无关的生产和开发活动;限制开发区内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和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工业项目;适度开发区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类开发建设和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适度开发区内的建设控制地带不得建设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
法律责任:未经批准在限制开发区或设区市政府划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房地产开发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拆除,恢复原状,处50万以上200万以下罚款。
■水资源保护保护区内禁运危险化学品
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运载油类、粪便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通过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通过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确需通过的,应当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
法律责任:违法运输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1千元-1万元的罚款;未向公安部门申领运输通行证的,处2万元-10万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动植物保护必要时建立繁育基地
秦岭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秦岭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息环境的保护。省野生动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应采取保护措施,必要时建立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库或者采取迁地保护措施。条例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矿产开发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开发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植物园、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区勘探、开发矿产资源。因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的,开发单位应当依法承担治理和赔偿责任。
法律责任:违法勘探矿产资源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并处1万元-10万元罚款;开发矿产资源的,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10万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交通建设应不占或少占林地
在秦岭进行交通设施建设,应当不占或少占林地,对建设周期长、生态环境影响大的建设工程实行工程环境监理,施工单位不得向河道、湖泊、水库等倾倒废弃物。
在秦岭进行交通设施建设时应采取措施,保护秦岭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功能,交通设施建设应当采取修建野生动物通道等防护措施,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
法律责任:违反规定向河道、湖泊、水库等水体倾倒废弃物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排除阻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处1万元-5万元的罚款。
■旅游开发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在秦岭从事旅游开发,须按规划制定建设方案报批。需要建设索道的,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报省政府批准。对有损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的旅游景点和设施,县级以上政府应当责令其限期关闭或者拆除。秦岭中乡村旅游经营集中的地方,应当对生活垃圾和污水统一处置。条例特别强调,进入秦岭的人员、游客不得随意丢弃废弃物污染环境。
新闻背景
六大环境问题困扰秦岭
在陕西老百姓的眼里,秦岭与黄河分别被誉为“父亲山”、“母亲河”。然而,“父亲山”一直遭受着环境问题的困扰。
问题一:违规建设 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郑仲表示,首要的问题是旅游景区、游乐场所和房地产开发项目违规建设,导致污染严重。大多数开发项目的“三废”处理设施不全,直接排放的污水、废气和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问题二:矿产开发 秦岭矿产资源乱采滥挖现象较为普遍。多数小企业采矿随意占用林草地,又缺乏复垦治理方案和措施,尾矿就地堆放和沿河堆放,不仅堵塞河道,而且污染了河水,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问题三:修建道路 除新修铁路和国道外,其他地方道路建设基本上未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未履行环保审批手续,路基施工的开挖填筑随意破坏山体和植被,大量弃土弃石倾倒沟道,造成河道淤积。
问题四:天然林减少 长期以来,由于森林超限采伐,特别是近年来矿产与旅游业急剧发展,大量占用林地,造成天然森林资源数量减少,加上计划外乱砍滥伐等因素造成林木资源过度消耗。
问题五:城建不规范 秦岭地区的城镇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城镇生活污染十分严重。
问题六:盗采野生植物 近些年受利益驱动,秦岭地区滥采乱挖兰花和其他野生植物的现象十分猖獗,致使珍惜的野生植物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靳曼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