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上旬,湖北省博物馆宣布免费对公众开放,消息一出,参观者如潮,博物馆前排起了500米的“人龙”,当天接待人数超过1万人,是原来参观人数的10倍多。这种“井喷”现象,说明博物馆文化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是何等之大,广大群众对博物馆的喜爱程度是何等之深!同时,博物馆一下子免费开放,也带来了管理跟不上、秩序较混乱等负面影响,有待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一个地区历史、经济、社会进步的形象标志。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本教科书,人们在参观中穿越时空的界限,俯瞰历史的风雨沧桑。传统意义的博物馆以实物为基础,通过陈列藏品构筑历史记忆。如今不少博物馆还增加了“参与、便捷、娱乐”等多种功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广泛需求。
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把博物馆定义为“非盈利性”文化机构。博物馆的社会公益属性,决定了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博物馆是社会全体公民的博物馆,是为公众服务的,这毫无疑义。然而,如何理解“非盈利性”,见仁见智,颇有一番议论。笔者认为,“非盈利性”并非就是全部免费,并非就是一律由政府“埋单”,也并非不讲经济效益。政府补助一点,社会赞助一点,观众支付一点,是比较合适的办馆途径。有的博物馆必须坚持收费(如故宫),大部分可以降低门票价格,有的可以对学生、老人免费,有的可以每月或每周免费一次。这样做,既能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又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博物馆来。有步骤地、有区别地、分类地采取免费开放,博物馆才能做到管而有序,活而不乱。
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已有100余年的历史,目前处于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2300余座各类博物馆,年观众量达1.8亿人次。博物馆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目的,是产生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免费开放只是一项具体措施。把博物馆办成高雅的艺术殿堂和普及文化的精神家园,让博物馆在陶冶人的情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