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洞中小学用上电脑
中洞小学的一天
天色渐亮,中洞洞口外满是洞外孩子赶来上学的身影。上午9时,中洞深处传来清脆的金属敲击声,孩子忙乱地把课本翻出来,中洞小学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学校建在洞的深处的一片开阔地上,四间教室一字排在右边靠近洞壁的位置,教室对面是老师的办公室、图书室和宿舍。
中洞小学有193个学生8个老师。在洞里读书有很好的“福利”:每期学费只收35元,这包括了书本和一套价值32元的校服。比起洞外,这绝对便宜,因而洞外的居民也乐意将孩子送到这里来上学。
中洞小学课程很简单,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和综合,每天有5堂课,上午从9点开始一直到11点半共三堂课,下午1点半到3点有两堂课。中午的两个小时,住校生开始烧水做饭,其他孩子大多在洞里乱闯。其实,老师最希望他们到洞外玩。洞里空气不流通,去年,有个学生得了流感,结果3天就传染了50、60个同学。
直到洞里一片漆黑,住校生们才忙活晚饭,一锅混浊的汤水中放一把面条,另一个锅里煮干米饭,孩子们围在一起吃同一个锅的青菜头。村民家的电视里传来天仙配的调子,几个男孩盯着屏幕,嘴里轻轻哼唱。
学校本不该有如此规模
在这个原本不适合教学的地方,怎么会形成一个学生人数近200人的小学?
老师们介绍,中洞原本没有小学,政府在1984年中洞设立了一个扫盲点,但这并不是学校。到了90年代,中洞现在的教师办公室位置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屋棚,孩子们开始在里面念书。到了2000年县教育局开始给中洞派正式的老师,2003年一位叫王东灵的河南姑娘来到中洞免费在这里做了一年的支教老师。此后中洞小学的事情不断被外界人所知晓,2003年中洞通电之后学校开始兴建。到了2004年,建起了三间教室、平整了一块场地,到了2005年有第四间教室和一个简易的篮球场,这便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模样。
对此,老师们感到无奈。校长罗朝付在电脑上把学生资料全部输进去,学校的两台电脑是这个月初刚刚装上的,是一个老外捐助的,键盘上的塑料薄膜都还没有拆开。“你来看看学生的资料,”罗朝付回头对记者说:“中洞小学的服务范围应该只是格井村的中洞、石板、竹林、小寨、新寨五个组的适龄学生,整个村子在学校上学的只有50多人。但现在中洞小学里,还有旁如村、打饶村两个村子的学生,仅仅打饶村就有差不多90人在这里上学,其实打饶村现在已经有了比我们这里条件更好的小学了。”
“中洞的确不适合教学,空气差、尘土多、山路远、照明不够。”罗朝付无奈地说:“按照正常发展,学校应该只有4个年级,几十个学生罢了。如果不是记者来采访宣传、游客们不断的捐助,中洞小学不会有这样的规模,有些家长因为听说这里的孩子经常能够得到捐助,才送孩子到中洞小学的。”
小学很快能搬出中洞
从中洞往山下走,最多10分钟就能看到七、八间民居,都是水泥砖修的平房,住着两三户人家。今后,这里将成为中洞小学的新校址。
对于这个新校址,老师们都很期待。10分钟的路程,能有怎样的变化?对中洞小学的未来真的如此重要?“那就大不一样了。”老师伍文平说,洞里的混浊的空气始终散不去,住在这里久了,头经常会莫名其妙地痛,而且洞里见不到阳光,对孩子的生长也不利。伍文平说,仅仅这两个条件发生了变化,对孩子的学习都能产生很大益处。
校长罗朝付看得更远一些,其实学校现有条件根本不能承受200人的学生,八个老师轮流上课最终耽误的还是学生。“有些孩子跑2、3个小时山路来上课,这完全没有必要。”罗朝付告诉记者,安顺市教委、紫云县教育局前几天就派人来小学看了具体情况,而他也是熬了好几个通宵做了一个报告给教育局,按照罗朝付的设想,等中洞小学搬出去之后,整个学校只会留下50、60名学生,“这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好。”
那中洞小学究竟什么时候搬呢?“老师们当然希望越快越好。”罗朝付说:“不过这还得看县教育局什么时候批下来,我们希望是下个学期能先搬一、两个年级下去。”
记者随后来到紫云县教育局,局长陈轴表示,这个事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据了解,中洞小学搬离中洞后,名称不会变。而原来中洞里的校址可能会保留下来,但是不知不在洞里的学校还会受到关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