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踪
本报东莞12月10日电记者邓新建针对连日来国内媒体及社会上关于“东莞2009年1月1日起禁止养猪”政策的种种议论(本报12月7日曾作报道),昨日广东省东莞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向记者详细介绍东莞“禁养”政策出台的具体条件、经过和稳定东莞猪肉供应的应对措施等热点问题,并强调这项政策是东莞市政府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现状等基本实际,实现产业经济转型所作出的科学决策。
据东莞市经贸局局长陈桂明介绍,2009年起禁止养猪是以前政策的延续。陈桂明说:“本来是到2008年就要开始禁止养猪了,现在是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又多给一年的缓冲期。而且东莞本地养殖户非常少,很多本地人都跑到外地去开规模化的养殖场了。东莞本地的养殖场,多数是外地人承包的小规模经营。”
陈桂明介绍,东莞市目前已认定第一批和第二批供莞生猪定点基地合计51个,年供应生猪能力达400多万头。计划于2007年12月中下旬继续认定第三批供莞生猪定点基地,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可建立年上市800万头以上(即相当于东莞市年需生猪量2倍以上)的供莞生猪定点基地,为保障东莞市生猪供应提供保证。
陈桂明指出,经贸局曾发文给各养殖场,要求他们如果2008年还想继续养猪供应给东莞的屠宰场,就必须申请成为生猪供莞定点基地。“但直到今天,我们一个申请也没收到。”
陈桂明说,东莞市政府的思路是,我们没有必要为落后产业的继续存在寻找理由,养猪业的淘汰是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