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工人日报

新闻观察:南京大屠杀唤醒痛苦的记忆是一种历史道德

  200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70周年祭日。

  据报道,在扩建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墙外,一位姑娘拍下馆外的每组雕塑———这位学摄影的大学生的拍摄是出于课程需要,同时进行悼念。当被问到“如果不是作业需要,你还会不会来”时,她笑了笑说:恐怕不会吧,毕竟那段历史已经过去了70年,对于没有过那种经历的人来说,想感同身受是很难的。


  这种“只因需要才怀念”的态度刺激了我的神经。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一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以来最屈辱的一段历史,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黑暗一页。然而,我们有多少人记得这段历史、了解这段历史?又有多少人能像华裔女作家张纯如那样,深怀责任与良知地去面对这段历史呢?

  当看到媒体上时而出现的“南京大屠杀又现铁证”等报道时,我总会对那些不懈追求真相的人肃然起敬。但不能否认,随着在大屠杀中幸存者的一一逝去,我们剩下的记忆越来越模糊,更多的是一些冷冰冰的数字。

  今年,一部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南京》在中国上映,遭受冷遇,很快在各大影院“下档”。而走进电影院去看这部电影的人被震撼了:日本兵踏着南京人的尸体前进、刺刀随意在人的身体里进进出出;街头不堪凌辱的少女、哭得难以连贯回忆的幸存者……很多人感慨,“没想到会这么震撼!”何以如此?或许是我们此前很少看到也无法想像这些真实的镜头。

  该片的导演比尔·古腾塔说:关于二战题材,欧洲战场上的故事由于电影等各种媒体的传播,已经广为人知,而他身边的美国朋友几乎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存在。这一切让他觉得自己有了一份广而告之的责任。

  这段话让我有一种耻感。《南京》的视角是外国人的,是当年十几位欧美商人及宗教人士在南京建立避难区、保护了近25万当地市民免受日军暴行的历史———有人说,这是外国人在美化自己。或许吧,但当我们在沉重的历史面前淡化了自己责任的时候,这样的批评是否太过轻飘?

  对张纯如写完《南京大屠杀》几年之后的自杀,有美国学者称,是正常人难以忍受的残暴令张走向了死亡。国内有媒体评论称,“她一个人替我们所有人完成了一项我们60多年都未完成的责任,因此她也承受了我们所有人内心的折磨和痛苦”———如果这份苦痛与折磨由所有的华人共同承担的话,是否还会有这一个体悲剧的发生?

  唤醒痛苦的记忆,不是要渲染仇恨,而是要更正确地面对历史、面向未来。“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应该是希望你们发自内心地去尊重这样一段历史吧。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但这段历史中一些直指人心的东西应当被流传下去。”这是比尔·古腾塔的期盼,也是我们应有的历史道德。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