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在中部布局新的改革试验区 为中部崛起打造新引擎 新华网武汉12月16日电(记者熊金超 沈翀 皮曙初)中国政府近日批准位于中部腹地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探索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趋势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中部经济的崛起打造新引擎。
“武汉城市圈位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向内陆辐射的交会点上。天然的区位优势使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中部崛起研究中心主任吴永保说,“在这两个区域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有典型意义,又有全局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发达国家的一般制造业向内陆转移速度加快,中国东部地区受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中部地区正在成为承接发达国家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中部地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能否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路,对“中部崛起”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和国家的落实至关重要。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武汉市为主体,发挥武汉在城市圈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同时增强武汉城市圈内“1+8”城市在产业、金融、交通等方面的关联度,通过改革缩小城乡差别。长株潭城市群也将通过体制创新和先行先试,突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体制障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将使中部崛起增加两大动力引擎,并发挥重要战略支点作用。
近年来,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大大促进了湘鄂豫皖晋赣等中部六省经济快速发展。今年前3季度,中部六省实现生产总值36437.3亿元,占全国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1.3%提高到21.9%,六省生产总值增幅分别比全国高1.4至2.7个百分点,其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和进出口增幅均超过全国水平。
在经济发展已步入快车道的中部地区,紧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有利于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全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发挥示范作用。
“继东部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西部的重庆市、成都市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后,国务院这次选择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体现出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心,也意味着我国改革和发展总体布局的形成。”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凌云说。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是中国重工业和制造业集中的老工业基地。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武汉城市圈,以中部唯一的特大城市武汉为圆心,周边百公里范围内的黄石等8个城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承载人口超过3千万,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长株潭城市群由位于中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长沙、株洲、湘潭3市组成,是湖南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经济学家在对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全面考察后认为,在中部地区进行这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有利于明确城市圈(群)内部各城市的职能定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与深圳、珠海等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的老特区相比,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试验目的是在现阶段有节奏地通过试验,探索完善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前进道路。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