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在京开幕。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家发改委、央行、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以及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的诸位官方要员、权威专家,围绕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新形势下国家调控政策走向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李剑阁:房价泡沫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看来,自2005年以来被不断放大的“股市—楼市财富交替推动”效应,造成当前股市、楼市价格交替跃升的局面。
房价最终受购买力制约 “从2005年6月6日998点上涨到了2007年10月16日的6100点,两年时间增长了6倍多。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也是非常厉害。”李剑阁指出,由于楼市、股市的互为推动、相互抬升身价,除了将股市的“泡沫”越吹越大,更令广大普通老百姓实现住房的需求越来越渺茫。
“当住宅价格超过了老百姓最终的购买力,房地产是没有买家的。”李剑阁认为,“一套房子的价格一般不能超过居民一家8年收入的总和。如果房价超出老百姓收入过多,这个房子究竟是要卖给谁?也就是说,房价最终是要受居民的购买力来制约的。”
“如果楼价脱离了居民的最终购买力、股价脱离基本面太严重的时候,这个泡沫就是破灭的时候。”他还引用格林斯潘的一句名言称,“证明有没有泡沫是很难的,而在泡沫破灭的时候再去证明有没有泡沫,那是很简单的——所以,要想证明楼市的泡沫存不存在,我们就只能看时间了。”
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李剑阁此间还指出,根据他们最近完成的大量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已经出现。
“现在在农村,我们能看到的劳动力已经是45岁以上的为主,45岁以下的、18岁以上的劳动力在农村几乎看不到。”他说,“目前,不仅城市的劳动力短缺,农村的轻壮劳动力出来之后,我们面临一个传统的劳动力已经开始短缺——也就是说农村的劳动力开始短缺——前一段时间猪肉上涨的情况,已经证明农村没有足够的人手养猪了。”
根据美国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0岁以上的老龄人从7%上升到14%,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75年,美国用了88年,印度用了24年。而我国在2007年中老龄化的人口从7%上升到14%。“可见中国老龄化的来势比较猛,而且将来的发展比较快。在未来二三十年来,我国老龄化将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李剑阁预警说。
郑京平:明年经济增速或减缓非坏事
明年经济增速或略有下降
“中国经济在2008年还可以保持一个较好的发展势头。”在此次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原任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和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表示,由于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出口需求增幅可能有所下降,固定资产投资也会得到适度控制,明年中国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比较今年而言可能会略有下降。
但在他看来,“这种下降或者说减缓,正好可以起到防止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转变,也可以起到防止通货膨胀的作用,应该说是好事。”
与之相关的是,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鉴于美元贬值和美国经济走弱将使美国的货币政策更趋宽松,从而进一步推高或支持大宗商品价格,并使全球流动性资金数量继续上升,因而2008年中国经济环境可能会是“外冷内热”、“先抑后扬”。
三大问题需高度警觉 在分析2007年经济形势时,郑京平认为“总体不错,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高度警觉”。他说,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货币信贷供给与经济增长需求等三方面的不平衡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总水平明显加快,通货膨胀的压力继续增大,通货膨胀预期具有较强黏性,一旦形成了预期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消除;三是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大,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
“从短期而言,宏观调控应采取见效比较快的改革措施,特别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防止居民消费价格长期趋势性的上涨和通货膨胀现象的发生。”郑京平说,“从长远来看,则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市场规则的建立。”
次贷危机难伤中国实体经济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此间认为,鉴于眼下各国中央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挽救次级房贷危机,可能使中国面临更大的流动性资金过剩问题,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防止经济过热。
郑京平则从需求角度分析认为,明年中国消费需求仍然会有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亦然;虽然出口需求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增长幅度可能会低一些,但不可能存在次级房贷造成中国经济危机的情况。
“虽然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如果说有风险的话,风险也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郑京平说,“次级债危机影响面主要是单个金融机构;再说,欧美政府特别是中央银行已经都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援救措施,甚至是联手援救的措施。”
吴晓灵:从紧货币政策为应对通胀压力
资源要素价格过低不利发展
“在国际双顺差的背景下,近几年较好地应对了商业流动性,货币顺差获得平稳的发展。为了使国家的货币供应量能够保持在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程度,必须控制好银行间的流动性。”出席此次论坛的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中央新近提出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和扭转市场压力的需要。
“过去劳动力价格比较便宜,而现在需要调整劳动力价格;此外,过去国家的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也是比较便宜的,而现在国际市场上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都一直在上升。”吴晓灵认为,国家资源和生产要素价格过低对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就有了调整劳动力价格和资源价格的内在要求,而这些价格的调整都会对通胀带来成本方面的压力。
金融结构不合理 “在中国企业的融资比例中,多半来自于贷款,而来自于企业债的只有19.7%,来自于股票的为15.6%。债券市场方面,31.2%是国债,企业债券是3.66%,短期融资是2.88%,也就是说对企业生产有帮助的也就是6%左右。”吴晓灵此间直指:国家的金融结构是非常不合理的。
她说,尽管债券市场发展会带来货币供应量结构变化,但这种金融资产的结构调整,将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
“最近公司债由证监会管理之后有所松动,但总体而言,公司债还是太少了。”她指出,推动大公司走向债券市场融资,将有利于在信贷市场中为中小企业留出发展的空间。
她认为,大企业的财务报表都比较规范,财务制度比较规范,透明度比较高,适于到市场上融资。而且企业去市场上融资,成本会低于向银行贷款,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财务制度不是特别健全,个性化的特征比较强,比较适合于由银行来贷款。
“最近市场上提出从紧货币政策之后,大家都在估计中小企业会被挤压,会被排除出局。”吴晓灵称,如果能够放开大企业到债券市场上去融资,就可以在有限的信贷总量情况下,为中小企业腾出信贷的空间,就可以减少信贷紧锁的时候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记者 郑春峰)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