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
|
手打加工的熟铁炒锅。锅面精光滑溜,使用得心应手,为各大酒家饭馆名厨师必备的烹调工具,但制作手艺濒临失传。自从恢复个体户以后,闸北区熟铁锅工岑纪耀培养儿子学习打锅技术,父子俩生意应接不暇,每月收入近200元(1980年)。 |
历史跨入1980年,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和经济政策的改革迈出了新的谨慎而坚定的步伐。长期以来被认为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势不两立的个体工商户在中国商品经济传统相对比较深厚的上海开始恢复。这种渐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街头巷尾的规模很小的私有经济体,在方便群众生活、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尽管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社会主义有市场”的道理,也难以预见日后中国大地上即将涌现一批身价百倍,叱咤风云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但是,密切关注经济改革发展状况的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敏锐地观察到个体工商户的出现和它的生命力。他指示媒体作适当的宣传报道。以下的这组照片记录了1980年7月活跃在上海街头的第一批个体工商户。由于“适当度”的原因,有关文字见报了,而这组照片按照“可以做、不宜登”的精神,塞进了记者的抽屉里留存下来了。
(责任编辑:陈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