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12月23日电(记者姜雪城)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又安置生态移民1.8万人。近日记者在一些新建的移民安置点看到,搬迁来的移民不再发展以开荒种粮为主的传统农业,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扶持他们经营日光温室等现代农业。
根据宁夏新近讨论通过的生态移民规划,在今年完成生态移民1.8万人的基础上,未来4年这个自治区又将从生存条件恶劣地区搬迁18.88万贫困农民,安排他们到现有扬黄工程沿线、公路沿线和城郊,尽快脱贫过上富裕生活,但是发展生产不再以种粮为主。
作为全国生态移民试点工程的项目区,从2001年起,宁夏在总结多年扶贫移民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在南部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启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至2006年,累计投入各项资金6.84亿元,在黄河灌区建设移民新村21处,安置生态移民9.4万人,现在绝大多数移民已解决温饱。
从今年起,宁夏将生态移民搬迁重点区由南部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转向中部干旱带,同时,对移民措施做出了重大调整,即移民生产方式由以往种粮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变为高效设施节水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以往插花式搬迁安置转变为整村整乡搬迁和集中安置;过去生态移民人均可分配2亩水浇地,现在变为依据安置地水土资源条件,合理地确定移民的耕地面积。
宁夏中部干旱带是目前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区,这里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水资源极度匮乏,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据调查,这一区域生活着136万多农村人口,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76.5元,尚有4万多人得不到温饱,占全区现有绝对贫困人口总数的73%。
谈到移民政策调整的原因,宁夏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处处长邹军介绍说,这样做是为了更快地消除贫困以及人为对生态的破坏。宁夏中部干旱带需要搬迁的贫困农民多达38.8万人,而全区现有水土资源已经不容许大规模移民引水种地。传统耕种几亩粮食的农业生产方式,很难让移民快速增收脱贫,必须发展高效节水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