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澧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现有规模以上种养大户2180户(经营耕地50亩以上、山林100亩以上、水面50亩以上,养猪出栏100头以上、禽5000羽以上,加工或服务产值100万元以上),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目前,全县已形成了20万亩瓜菜、20万亩水产、20万亩水果、30万亩杨树、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2家,农业规模经营成效明显,并呈现出了三个特点:
1、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从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种植情况来看,尽管近几年农产品涨价,但以效益最高的棉花而言,亩平纯收入仅1160元(含人工工资560元);从生猪养殖这一传统产业来看,据抽样调查,全县有60%以上的农户不养猪或仅供自食。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受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的双重作用,全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得到了快速发展。近三年,全县种养大户年均净增150个以上,其中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大户达到980户,承包精养水面50亩以上的达到370户,开发山林100亩以上的达到230户。同时新发展了优质葡萄这一亩产过万元的新型产业,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2、适度规模经营正成为科技兴农的新途径。澧县人多地少,要发展现代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适度规模经营为此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创新了一批科研成果。澧县农康园艺公司是一家从事优质葡萄栽培与苗木繁育的农业规模经营企业,在我县张公庙、小渡口、永丰等乡镇先后发展优质葡萄2000亩。2004年,该公司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积极与湖南农大合作,共同研究“葡萄引种及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去年,他们又与湖南农大合作,在张公庙新年村新建一处葡萄科研基地,专题研究“葡萄产期调控技术”,目前已试种成功,全面推广后葡萄亩平效益将达到3.5万元。二是推广了一批实用技术。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我们先后大面积推广了新型棉花制种、獭兔养殖、双孢蘑菇种植等一批新的实用技术,大大提高了种养效益。张公庙镇与亚华种业合作,应用水浮育苗、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开展棉花制种,套种荷兰豆、凤尾菜,亩平增收3200元。三是培养了一批“土专家”。依托农业规模经营企业、大户的科技人才优势,采取下村组传、手把手教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养技能,430多个种养大户成了地地道道的“土专家”。四是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理念在农民群众中逐渐形成,特别是产地检疫、牲畜防疫等安全生产措施已成为种养大户的自觉行动,先后有5家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QS认证。
3、适度规模经营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土地集约型。其中又可分为两种形式:①大户经营。采取租赁、承包、拍卖等方式,让土地有序向经营能手、种养大户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②土地集中,分户经营。由村委会组织,根据群众意愿划定地块,集中发展某一产业,统一配套基础设施,栽培及销售则分户经营,对划定范围内极个别不愿发展的农户,可以与其他农户进行面积调剂或出租。如张公庙镇兔子口村和护国村葡萄园、澧阳镇朱家岗村和白米村葡萄园,均采用这种模式。二是协会带动型。依托协会提供较为完善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引领农民群众参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如甘溪滩镇生猪养殖在2002年起步时仅有大户2户,通过协会带动,逐步发展到46户,全镇年出栏生猪6万多头。张公庙镇兔子口村葡萄产业分会共有会员40多人,采取“四统一分”运作模式(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销售、分户栽培),较好地解决了技术与销售问题。三是企业拉动型。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扶持我县传统优势产业的规模发展。加州水产公司是我县今年初引进的一家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000多万元,主要从事淡水龙虾、美国叉尾回深加工,自今年7月份投产以来,全县就新增100亩以上的龙虾、叉尾回养殖水面37处。民德菜业与群众签订订单,发展梅菜种植3万亩。
为促进规模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积极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
1、创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集中经营。一是大力扶持农民就业。通过各类形式的技能培训,把一批有知识、有技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并允许进城务工创业的农民在社区和城镇居委会落户,按照相关政策纳入城镇社会保障范围,让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到目前为止,全县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7.6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42%,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前提。二是整合资源集中发包。对于村级集体所有土地及农民抛荒的湖田甩亩、沟港渠道、荒边余塌等田地,由村级集体出面进行适当调剂,实行连片整体发包,赋予经营者一定年限的经营权限,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梦溪镇中桥村一次将150亩低洼田发包20年,承包者李章海大胆进行投入,对低洼田进行有效改造,并配套使用农业机械,使每亩产出效益由原来的500多元提高到700元,农民也在帮他务工的过程中获得了收益。三是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张公庙镇新年村葡萄园的200多亩土地,就是采用此种方式,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进行分红,每亩收益可达700-800元。
2、加强政策扶持,促进资金集中投入。农业规模经营,资金是一大制约因素。为有效解决资金难题,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是实行项目资金集中投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然后进行捆绑打包,集中进行投放。在张公庙镇新年村葡萄园、澧阳镇朱家岗村葡萄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申请到的土地平整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进行捆绑,集中投入,加快了葡萄园的建设速度。二是大力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链条,引导企业资金参与和带动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聚集和规模经营。到目前为止,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了67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45家,1000万元以上的22家,1亿元以上的4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如我们引进的湖南洞庭春米业有限公司,目前年销售收入已过亿元,每年与农户签订农业生产定单20多万亩,全部实行统一供种、保底价收购,农民每亩年增收120元以上,有力地带动了种植业的规模经营。三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经营。近几年,我们大力倡导全民创业,鼓励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对机关干部带头兴办经济实体、参与农业经营的,5年内保留身份、职级、基本工资和社会保险等待遇。通过干部带头,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近两年,全县共有120多名县乡机关干部领办农业企业,承包山林、水面。金罗镇副镇长张世凡在金罗镇承包了1500亩荒山,开发经济林和生态林,获得了较好效益,生产的中华脆蜜桃获绿色食品认证。四是促进信贷资金向农业倾斜。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出面,召开金融部门协调会,并积极创新信贷担保体系,促使金融部门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前些年,我们采取协会联户担保的形式,促成金融部门为甘溪滩镇、车溪乡的生猪养殖大户投放小额贷款3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生猪产业的规模养殖。
3、强化科技服务,促进技术集中推广。一是依托政府力量主导培训。紧密结合“阳光工程”,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对农民进行科技教育,同时,县政府定期组织农业、农机、畜牧、林业等部门技术骨干,组成联合宣讲团,逐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推广农业新技术,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今年,全县共开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300余期,培训6万多人次。二是依靠技术专家强化培训。对于一些政府无力提供的高新技术服务,实行农民“签单”、政府“买单”的方式,由政府出资购买技术,免费向农民提供。每年,我们都定期出资聘请湖南农大、常德高职院等高等学院的教授、专家来澧举办技术讲座,并将专家讲座内容印发成技术资料、录制成专题电教片,免费进行发放,供群众学习。三是依托协会带动培训。充分发挥各农产品协会的作用,利用协会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由协会定期组织会员培训,发放技术资料,进行生产流通指导,带动农民提高技术水平。县葡萄协会在会长王先荣的带领下,采取定点集中授课、实地指导、聘请湖南农大教授讲课等方式,使全县600多户农民掌握了欧亚种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走上了致富路。县西瓜协会以胡岩祖为骨干的土专家每年都要到全县西瓜栽培的乡、村,开展巡回技术讲座,为瓜农提供优良的技术服务,今年共为双龙、复兴厂、梦溪等乡镇的瓜农讲课20余场,听众达1万多人次。
4、引导农民合作,促进风险集中化解。我们严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民的首创精神,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开展合作经营,发展以农民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县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49个,参会会员达到6万多人,改变了过去小农户抗衡大市场的局面,增强了农户抵御技术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保证。近两年,澧县葡萄协会在葡萄上市前就通过各种途径向外发布信息,并在各大批发市场设立销售点,每年的鲜果销售量占到了总产量的70%以上。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组织群众参加各类农副产品博览会,并成功举办了两届葡萄节,有效地规避了果农的市场风险,促进了葡萄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