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玉宝 深圳报道
大雪满弓刀。
从上月的碧桂园(2007.HK)百亿发债搁浅,到本月新鸿基受邀联合开发广州猎德百亿地产项目,珠三角地产界集体呼吸到了融资市场的萧瑟空气。
原因来自“9·27”房贷新政之后,各家银行对按揭贷款和开发贷款两大输血管道的同时收紧。
“珠三角是我们调控的重点地区,我们感受到了贷款风险正在逼近。”招行、兴业银行人士称。该两家银行是今年个贷增量绝对值分别居股份制银行第一、第二位。
然而,这还只是新一轮房贷调控的前奏。“我们接到了总行贷款整体收紧的新通知。明年初不会再有各家银行疯狂发贷的常态,我们对房贷,尤其是地产商开发贷款,一开始就会从紧。”前述银行人士称。
事态的背后是央行、银监会2008年刚性的窗口指导政策。权威机构人士称,明年监管要求控制贷款规模,类同于2007年增长水平,并且从年初就开始指标监控。
加之地产股整体受挫生发的直接融资冷空气,地产商开始遭遇自2005年数轮房贷调控以来真正的“命门”之劫。“接下来,就是讨论融资多元化,甚至是地产商存活率的问题了。”一位上海地产商在无钱支付足够土地出让金时称。
各家商业银行自“9·27”房贷新政之后,由于房贷指标已经用完,几乎同时收紧了昔日的“火中取栗”之举。
“其实,早在"9·27"房贷新政之前的4月份,面对年初以来深圳房价的一路飙升,深圳银监局就下发了《关于加强深圳市国内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管理的指引》,要求从严控制风险,到了年中,各家商业银行开始控制二手楼贷款的成数,随后进行的就是开发贷款的控制。”深圳某股份制银行人士称。“我们将珠三角视为重点监控区域,不敢轻易放贷了。”
“央行、银监会将在2008年对贷款规模和速度进行刚性窗口指导,要求贷款规模减速,并有可能按季度考核。银行不能再为地产商买单。过去的常态要变了。”来自权威机构的人士称。
“我们已经听说了相关信息。总行要求我们明年的贷款增长不能超过今年,并将按月对我们进行贷款指标管理。”一位某股份制银行分行负责人称,“显然,由于房贷占贷款比重已经较大,明年的房贷将继续从紧,要严于今年。而其中的开发贷款更要慎之又慎。”
该人士称,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中“四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不全的,也给予了贷款。现在不行了,即使“四证”齐全,还要充分掂量开发商的资质。
放之于存量大数观察,更可见到各家商业银行内心的恐惧。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4.3万亿元(不含公积金贷款),同比增长24.5%。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23.9%;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25.6%。而且,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占本币贷款已从2004年的13%上升到今年6月末的17%。
或许,12月初,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出炉的《中国房地产土地囤积及资金沉淀评估报告》令银行业界集体受到了警醒。该报告认为,到2007年底,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约为10亿平方米,同时,银行体系每向房地产行业注入4元资金,就有1元被沉淀在土地上。
深发展总行住房与消费信贷部总经理柳博称,“明年我们将少做,并且只做好的。对不同地区要细划分类,珠三角自然在严格控制规模之列。对不同客户人群也要细划分类,客户文件信息要真实完整。”
中投证券一份研究报告称,依据估算,银行的信贷资金在房地产开发资金中的比重已超过半数,达53%以上。2007年6月底,银行贷款在房地产开发资金中的占比达22.1%,企业自筹资金占比达33.9%,定金和预收款占比达25.2%。然而,房地产开发资金中的企业自筹资金主要来自商品房销售收入,而这些商品房销售收入又大部分来自银行信贷,这意味着自筹资金的70%来自银行贷款;此外,定金和预收款中的30%也来自银行信贷。
“虽然本年度数据还未出来,但同据央行数据,从6月末到10月末,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增加了6000亿元,达1.76万亿元。年底,极可能达到1.78-1.8万亿元。而在珠三角等地区,地产贷款(含开发贷、个贷)已占到中长期贷款总额的50%以上,已是多年持续的数据。各家银行不能不审慎了。”深圳某股份制银行人士称。
来自银行间接融资的双输血管道——按揭贷款和开发贷款——被掐断之后,地产界只能另寻融资之道。强强联合、分散风险无疑是最直接的一着,而对许多中小房地产商而言,流动性强、交易费用低的股权融资和信托计划等直接融资方式或许会受到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