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薇)昨天,北京人艺艺术家朱琳从艺70周年暨朱琳刁光覃从艺70周年专题展览座谈会举行。众多新老艺术家齐聚一堂,与朱琳一起回忆了这位“台词权威”的艺术人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赴朝到会祝贺。
84岁的朱琳精神矍铄,她说:“我很少想自己的年龄,医生在36岁时就"判"我不能再从事话剧表演,但是今天我依然能上舞台。”朱琳的丈夫是北京人艺著名导演刁光覃,两人相濡以沫数十载,在话剧艺术的道路上志同道合,齐头并进。
可惜的是在他们金婚之年,刁光覃先驾鹤西去,朱琳则在满屋剧照的陪伴下生活了15年,继续为话剧事业的发展尽心竭力。70年来,朱琳不仅塑造了50多个舞台形象,还创作了8个剧本,执导了几部大戏,并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戏剧表演论文。她脱俗华贵的艺术形象,吐字归音韵味悠长的独特道白,形成了独具大家风范的表演风格。
昨天,朱琳以一段饱含激情的《雪花赋》显示了不老的艺术青春,让在场的人深深叹服。朱琳和刁光覃素有北京人艺“台词权威”之称。朱琳说:“从1954年开始,我们俩一直负责剧院的台词训练。后来,欧阳予倩专门聘请我们为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台词课。1972年,我们从干校借调到北京京剧院,专门为现代戏《杜鹃山》辅导台词。”
参加座谈会的杨立新说:“我1975年进人艺排演的第一出戏就是刁光覃导演的《日出》,北京人艺正是因为有了像刁光覃、朱琳这样的老艺术家才使人艺现实主义传统薪火相传。”老艺术家郑榕形容朱琳是“不一般的女主角”。“女主角一般都难惹,但是与朱琳合作却很愉快,她不是在舞台上展示自己,而是努力创造人物形象。她虚心好学,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是艺术修养之高令人敬慕。”著名戏剧教育家徐晓钟认为,朱琳坚持了现实主义表演美学,在中国话剧民族化道路上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她的表演既有深刻的心理体验,又有鲜明的形体体现,在舞台上展示了传统文学艺术的魅力。RJ078本报记者李继辉摄RJ135
图为老友(右为朱琳)见面分外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