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新加坡 先学艺后超越
深圳今年曾派出大规模“跨海取经团”赴该国学习治城经验,包括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
“在这里,叫板的含义是积极的,要求深圳不能老是跟在新加坡的后面学习,而是通过学习缩短差距,并最终赶上甚至超越新加坡”
本报讯 深圳要敢于叫板新加坡!在前天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深圳组的讨论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对特区的寄语,在深圳各界引发热议。
“跨海取经团”学习新加坡
“外面的世界很大,决不能做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我们的城市应该具有开阔的视野、包容的心胸,要善于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在8月25日为深圳市政府派出的140余名赴新加坡“跨海取经团”成员举行的“誓师大会”上,深圳市市长许宗衡曾经如此表示。
这次动员大会距离7月间许宗衡带队赴新加坡学习考察不久,许宗衡坦言,新加坡让深圳看到了城市规划和管理上的不足与差距,“感到了一种压力,一种责任的驱使。”
随后,从8月27日开始,包括城市规划与旧屋村改造、城市规划、交通管理、水环境治理、环境保护、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住房保障、城市管理执法、政府法定机构及公务员管理等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10个专项考察组、140余名公务员,分别赴新加坡进行深入的“研究生”班学习。
作为深圳历史上首次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到同一国家,围绕同一主题进行考察的取经活动,许宗衡要求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和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方案,为深圳城市的发展找出良策。通过重点学习新加坡的危机意识、国际化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以人为本意识,全面提高深圳的城市管理水平,把深圳打造成为中国最干净、最美丽的城市。
市长“检查”取经作业
在10个专项考察小组结束新加坡的学习后,10月24日,许宗衡主持召集深圳市十多个重要部门和六区政府负责人闭门开会,用整整一天的时间,详细听取了各个考察组总结的“考察作业”。每一份“作业”都概述了考察组在该领域深入挖掘的新加坡先进经验、体制机制,并结合深圳实际情况,详细解剖了个案,还将新加坡的经验与深圳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主持“检查”了取经作业后,许宗衡表示,这次“跨海取经”考察是一次对深圳城市管理的全面比较反思,是深圳对面临问题的深度认识,也是对政府管理决策的初步探讨。他同时强调,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不能等同于照搬,要考虑到深圳自身的特点,学会“创造性地借鉴”。
市民关注
叫板不是目的应为进步目标
对于汪洋书记鼓励深圳叫板国际先进城市的寄语,很多深圳市民认为,这种寄望体现了对深圳城市发展的肯定。
深圳市行业信息协会负责人表示,瞄准高水平竞争,应该是作为特区的深圳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体现,“这种压力相信也会让政府转化成动力,因为现在大家对这座城市的要求已经提升到了国际化的标准。”
在深圳打拼多年、目前经营安防设备的深圳市民廖先生则认为,要向新加坡这样的先进城市“叫板”,深圳首先需要虚心学习,“我觉得深圳肯定会有赶上甚至超越新加坡的那一天,但是现在要做的,就是先把我们自己不足而别人做得好的地方都学过来。比如让更多的人有房住、城市规划能够更多一些前瞻性。我觉得‘叫板’对深圳来说不是目的,应该理解成是一种城市进步和发展的目标。”
学者看法
“深圳有底气叫板新加坡”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学院教授吕元礼是国内知名的新加坡研究学者,对于新加坡有多年的研究。
他告诉记者,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就已经提出,新加坡的社会秩序是好的,在管理方面做得好,“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做法,而且要管得更好”。吕元礼认为,邓小平当年的讲话就有两层含义,“借鉴”就是学习,而“管得更好”则是要进行超越。此次汪洋书记提出的要求,与邓小平当年是可以承接的。吕元礼认为,在这里“叫板”的含义是积极的,汪洋书记的要求是深圳不能老是跟在新加坡的后面学习,而是通过学习缩短差距,并最终赶上甚至超越新加坡。
吕元礼提出,尽管目前与新加坡相比深圳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深圳也有“赶超”的底气。他分析说,深圳不是一个孤立的城市,而是有广阔的腹地。在新加坡有一种“怕输”的心理,作为一个孤岛一旦“输”就会失去一切,而相比而言深圳更敢闯、更不怕输。其次,深圳是一座更年轻的城市,历史负担少,冲劲更足。此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深圳背靠大陆面向香港和东南亚,这些优势都是新加坡难以比拟的。
“‘叫板’是一个心理目标,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吕元礼表示,这一目标应该是深圳长期的努力方向。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也指出,目前新加坡仍然是深圳学习的楷模和标杆,“叫板”还是有一段距离,不是三五年能够实现的。无论从国际化程度、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是市民素质方面来看,深圳与新加坡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莹 徐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