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1日起,云南省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的“二元制”户籍登记管理模式,实行“一元制”户籍登记管理模式,统称为居民户。昨日是收假后的第一天,昆明市四区的派出所都迎来了许多咨询户口迁转问题的群众。
但是,由于昆明市的实施办法未出台,目前尚不能按照新政策办理。市公安局表示,昆明市的户改办法有望在本月20日后出台,希望市民耐心等待。
上午10时,在新村派出所里,李女士正在向办理户籍的民警讲述情况。她的儿子在两年前买下了亲戚公改私的房子,也已经在昆明工作和结婚了,但是户口问题却一直没解决。眼看小孙女就要上幼儿园了,为了能让小孙女进自家附近较好的幼儿园,这户口问题成了全家人的一块心病。去年底从报纸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实行新的户籍政策,所以一过完新年李女士就赶过来问情况。听完李女士的介绍,办证厅的民警向李女士解释:现在昆明市关于新政策的文件还没有出台,所以在1月20日以前还没有办法按照新政策来办理户口迁转,并为李女士留下了办证厅的电话,希望她1月20日以后再询问新的情况。李女士表示,现在来办事情,民警的态度都很好,就是希望这些方便百姓生活的好政策能够快一些落实,而且办理的程序能够少一些,速度能够快一些。
在文林派出所门口,记者遇到了两个前来询问情况的大学生。他们都是云师大大四的学生,毕业之后不想选择回老家文山,而是留在昆明找工作。他们今天来只是想问一问关于新户籍政策的情况,以便为以后留在昆明做一些准备。下午,记者在梁源派出所看到,前来询问户籍改革情况的市民大部分是老人。他们是县区的,离退休后在小区里买了房子,他们同样想知道自己这样的情况能不能落昆明户口。王大爷说,他每次一牵扯到户口问题就要花好几天时间回晋宁县办理,十分麻烦。前不久他想去泰国旅行,为了办护照他耽误了好几天,最后护照办下来了,可是去泰国的时间也被耽误了。
那么昆明市新的户改政策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出台呢?据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户政处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户口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大家都希望好的政策能够尽快落实,采取新措施,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从去年开始,市公安局就根据公安部、省政府关于调整户籍迁移政策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了《昆明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昆明户籍新政有望在1月20日以后出台新方案,希望市民耐心等待。
新闻助读 取消农业户口 改革学生落户 本次云南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在城乡建立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模式,打破“农业户”与“非农业户”的“二元制”户籍管理模式,取消“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的等级化,统一登记为“居民户”。二、以准入条件取代人口控制指标。落户准入条件为,申请人同时具备有合法产权的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这两个条件,才能迁移落户。合法产权的固定住所是指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住宅,单位分配给职工长期居住未出售产权的住宅。稳定生活来源是指有合法稳定收入、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领取“低保”金。三、改革学生落户办法。凡参加国家统考,被我省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含高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录取的,入学时可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籍迁移手续。
据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我省的户籍改革虽然在全国是第13个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省市,但却是改革最彻底的一个省。(记者李凌布婷婷)
户籍改革应对篇 教育 敞开校门接纳外来人员子女就学 1月1日起,我省将实施“一元制”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新的户籍登记制度必将给昆明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记者日前在市教育局采访时了解到,昆明已做好接纳外来人员子女就学的准备。
积极筹建“蓝天学校” 市教育局初教处葛雪萍处长告诉记者,按照国家规定,昆明从2004年起,就开始接纳外来人员子女进入城区公办学校,并为此建立了农民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截至2007年11月,我市公办、民办学校共接受外来人员子女已达13万人,并且51%在我市公办学校就读。
与民办学校相比,我市的公办学校条件相对好些,因此外来务工人员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公办学校。为了更多地满足外来人员的需求,我市在4城区外来人员居住相对密集的地区拨出专款,积极筹建“蓝天学校”.
官渡区佴家湾社区是外来人口比较密集的社区,佴家湾小学作为官渡区选定的“蓝天学校”,由政府出资新建教学楼,使学校办学规模比原来扩大了一倍多,今年新招收的一年级学生中,80%是外来人员子女。由于老城区居民近年来向一环以外搬迁的较多,老城区的不少学校更多地招收了非本地户籍子女入学。如:环城一小、环城二小、桃源小学等,外来人口子女已占所招收学生的60%以上。
为保证外来人员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市教育局根据外来人员实际居住地,将就近和相对就近安排入学,并且尽量安排在公办学校,公办学校因学位不足而委托民办学校招生的,由教育部门拨给补助经费。
昆明教育压力不大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取消农业户、非农业户及其他类型户的登记管理模式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使农村人口的流动更为便捷。
但在城市落户有一定的准入条件,比如申请人在居住地同时具备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这两个条件,合法固定住所是指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住宅;单位分配给职工长期居住未出售产权的住宅。稳定生活来源是指有合法收入、能够自食其力生活、不需要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等。而城市的生活成本远远高于农村,这对人的流动来说,就是个压力。加之,三年教育综合改革,云南各州市不少学校教学水平提升很快,而省外教育水平也比较高,因此,户籍登记“一元化”后,昆明城区不一定会突然涌入大量要进入义务教育学校的外来孩子。
葛雪萍说,昆明市在2004年就开始全面接纳外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读书,主城4区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不少具有本土特色的工作经验,各中小学也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等,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种活动。现在对外来人员子女的就学工作已进入正常轨道。所以,我们可以说新的户籍登记制度的实施,对昆明教育来说,压力并不大。(记者冯丽俐)
专家谈 取消城乡户口之分是水到渠成之举 ——访市社科联主席龙东林
我省户籍改革的启动,使长期以来分隔城乡的一道高墙即将拆除,“可预见的效果是城乡间的人为屏障消除,城乡流动加快,阻碍全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政策性门槛降低,全省城市化进程有望加速。”对这一我省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重大举措的影响,市社科联主席龙东林如此评价。
龙东林谈到,户籍制度世界各国都有,管理的尺度宽严不一,但使之成为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主要屏障的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背离,它限制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特别是限制了作为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人的流动,所以最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冲击的对象。自上世纪80年代起迅速壮大的农民工队伍和乡镇企业的大潮一再掀起农民进城的高潮,这种农民进城的高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支撑。而随着大量农民的入城,随着大量农村变为城镇,这种人为地隔绝城乡流动的户籍管理体制就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了。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背景离乡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在现行户籍制度下,他们却不能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和社会的障碍。
结合云南、昆明实际,龙东林谈到,我省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本不发达,加上山区多而平地少,2007年,全省城镇化率仅为31%(2010年全省的目标是35%,国家全面小康的指标为50%),而昆明的城市化率也仅为59%。城市化是实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不可逾越阶段,而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比例不断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改革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就是完全必要的。
“很多人担心废除城乡隔离的户籍制会造成农村人口蜂涌入城,其实多年来的实际情况已经告诉我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龙东林说,事实上,我国现行的城乡分离的户籍管理体制既无法有效限制大量而长期“暂住”在城里的农村人口,也无法应对由小城市流入大城市,由二线、三线城市流入一线城市的数以亿计的“外来人口”。大量“外来人口”进城后已经扎下根,结下果。
“取消城乡户口之分,是水到渠成之举”,龙东林说,此外要看到,拉美一些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在短时期内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造成严重的城市病,这是由这些国家的土地制度造成的。这些国家土地高度集中在极少数大农场主手中,农民其实没有土地,在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下只能进城谋生而别无它路。我国农村广泛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每户农民都有自已的土地,在现有政策的条件下,进城创业的农民仍然与农村有着极密切的联系,他们的根仍然在农村,不会像拉美无地农民那样整村整村地完全离开土地。总之,取消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不仅是一个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更是一个促进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的善政之举。(记者吴晓松)
评论 积极推动户籍改革 努力缩小城乡差别 当我们今天关注户籍改革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被淡化了很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使然,你是“哪里的人?”早就不重要了,“英雄不问出处”已经成为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的一个不争的事实。
户籍制度改革是我国政府和公众长期以来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被形容为“钢板”、“坚冰”的我国原有的户籍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肯定有它积极正确合理的一面。然而,由于户籍的二元结构,城市户籍人员是国家政策的优待者,农村户籍人员则容易受到政策的歧视,因此往往造成了城乡之间发展的极端不平衡。那时候,上户口、办调动几乎是和登天一样困难,分居两地的“牛郎织女”比比皆是,“农转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娃娃的户口只能跟母亲一方等等,户籍瓶颈成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逾越的障碍。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财、物的流动,流动促进发展。人口的流动是生产力发展、经济进步和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和动力。市场经济越发展,人口流动会越频繁。因此,旨在实现社会公平的中国户籍改革才一次次打破坚冰,撬动钢板,走到了让越来越多人看到希望、看到前途的今天这个来之不易的局面。
积极推动户籍改革 ,逐步解决现行户籍制度中不合理的成分,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我们也要明白,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牵涉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关系重大,不可能一步到位,应以稳定为前提,逐步创造条件,把握时机,循序渐进,从而早日实现兼顾公民权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价值趋向的户籍制度。(来源:云网-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