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村,一个曾经在南京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再过一个月就要从南京版图上消失了。作为南京唯一一个华侨村,华兴村的存亡牵动着很多人的心。目前,村子正在拆迁,但部分建筑被作为文物保存了下来。
一幢小楼见证华兴村历史 上世纪20年代,几个年轻华侨回到祖国,在板桥镇购建田地,创办了“华兴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而这个记载着中国人兴国之梦的小村子则有了一个寓意深长的名字——“华兴村”。
一栋红顶灰墙融合了中西方风格的二层建筑,坐北朝南。小楼的门头是拱形的半圆,凹进去一部分,门头上的浮雕有展翅欲飞的蝴蝶,还有脉络清晰的花草。房内的木板已经断裂,门上的朱红色油漆脱落,黑黄的木料裸露在外。
据说,这就是当初华兴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办公地点。目前,虽然华兴村在拆迁,但这栋有纪念意义的小楼却被保存了下来,算是对那段历史的见证。
在华兴村拆迁办公室门口,笔者看到一张公告,原来拆迁是为了配合板桥新城的建设。
村民保持广东人生活习惯 在华兴村拆迁办,笔者遇到一位华侨后裔。他说,村里的华侨后裔虽然生活在南京的土地上,但他们在一起时说的就是广东话。
除此之外,这些华侨后裔每年还以广东人的风俗过年过节,他们保留着广东人的生活习惯,做菜喜欢清蒸,爱吃苦瓜。村里长寿的老人多,外人也称其为“长寿村”。
“斗鸡牌”蚕种纸曾闻名全国 笔者从板桥街道地方志办公室了解到,板桥地区种植桑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之后。当年的华兴公司也以经营桑蚕等农业产品为主,在村里种植的桑园有500多亩,并建造了蚕种制造大楼两幢和蚕舍数百间。
1926年到1936年的10年间,是华兴村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每年春秋两季培育的蚕种纸达到30多万张。说起华兴村的名牌产品,全国的很多老蚕农应该有所耳闻,这里生产的“斗鸡”和“长城”两个牌子的蚕种纸,曾经闻名全国。(曾亚莉张玉宝)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