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营造更好的环境 本期主持人:崔寅
2008年已经起步。透过若干“新气象”,我们再次感受到“环境”一词的穿透力。
国际环境卫生年的启动,《京都议定书》承诺期的开启,八国集团新任轮值主席国的外交主题,欧盟新管家的“路线图”,甚至《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颇具争议的50华诞,大都显现出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
其实,环境不仅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空间。2008年,各国面对的挑战可谓林林总总。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领域,各种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和平、和谐的氛围。这也是一种环境。
让我们放眼2008年,期盼这一年为世界营造一个更美好、更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街头,数千人走上街头,参加迎接2008年新年狂欢游行。
关注生存基础 国际环境卫生年启动
巴西生产的供出租用的移动厕所,内有气窗、便池、手纸箱以及装有化学除臭液的马桶,它为各种室外活动提供了方便。
2008年是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环境卫生年。去年11月21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举行国际环境卫生年发起仪式,呼吁国际社会提高对环境卫生和卫生保健重要性的认识,并推动有关国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人们也许并未完全意识到一个简单的现实:目前全世界仍有26亿多人,其中包括9.8亿儿童,还没有公共厕所或其他基本卫生设施可以使用。
在“厕所”问题表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大问题,它关乎人的尊严和健康,并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产生直接影响。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50万儿童因缺乏足够的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而死亡。另外,适当卫生条件的缺失还对儿童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在没有公共厕所的学校,女童的辍学率有所增加。
启动国际环境卫生年,无疑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发展中国家有90%以上的污水实行无处理排放,造成水源污染,全世界每星期就有4万多人死于与水质低劣和卫生条件差相关的疾病。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帮助,对一些发达国家的政治意愿也是一场严峻考验。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立了到2015年将没有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条件的人数减半的目标。启动国际环境卫生年,就是促进实现该目标的一项具体措施。
(驻联合国记者 席来旺) 开启第一承诺期 温室气体减排“动真格”
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很多地方自然灾害频发。图为2007年7月6日,印度城市加尔各答的一个男孩展示他在洪水泛滥的街道上捕获的鱼。
2008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开启。《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8年到2012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回顾去年底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虽然好不容易达成了“路线图”,但在许多关键问题上还存在不小分歧。
减排目标是第一焦点。巴厘岛会议为了把美国拉进谈判机制,没有写明减排目标。但在正式谈判中,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在2008年,各国能把减排目标谈得更加明确,更加接近,在如何做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等问题上分歧小一些就是很大的进步。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资金援助和清洁能源技术的问题,难度也相当大。发达国家垄断环保技术,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这些技术,却无力购买和配套消化。这里虽然有所谓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然而其实质与防治艾滋病一样,是一个政治意愿问题。艾滋病问题经过国际社会20多年的强烈呼吁,发达国家的大药厂总算承诺提供一些人道主义药品。对气候变化,也需要同样的更大的外部压力,以形成“为了全人类,提供环保技术”的共识。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资金援助,也要像发展援助一样,有明确的资金援助比例,有技术转让的具体承诺,才能使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得到实现。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一直强调,要把气候变化问题置于“高度优先”的地位。
(驻联合国记者 何洪泽) 面对环境考题 日本做东八国峰会
2007年11月10日,日本大阪的一名老师展示他和学生用巧克力制作的地球模型,提醒人们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2007年11月10日,日本大阪的一名老师展示他和学生用巧克力制作的地球模型,提醒人们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2008年,日本出任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日本不仅面对自身履行“京都承诺”的问题,而且要在多边进程中做足环境议题。
“京都承诺”,即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目标——日本必须在2008年至2012年间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6%。在始于今年的第一承诺期内,日本的减排形势不容乐观。2005年度和2006年度,日本不仅没有实现减排,反而比1990年分别增加了8%和6.4%的排放量。能否兑现“京都承诺”,日本颇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气候变化和减排问题已经成为2008年日本外交的主题。列入外交日程的3个大型国际会议都离不开气候变化和减排问题。其一,7月在北海道洞爷湖举行八国峰会。其二,6月中旬在冲绳县召开八国集团首次科学技术部长会议。会议议题是如何对参与防止全球变暖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援,日本希望借此在“八国之间就技术合作达成一致”,以突出科学技术对减排的主导作用。其三,将与八国峰会同期召开更大规模的“环境能源峰会”.日本政府希望就“2050年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的长期目标达成一致。
简言之,环境问题不仅是2008年日本外交的主题,也是今后日本外交中长期的考题。
(驻日本记者 于青) 欧盟小国办大事 斯洛文尼亚“当家”
斯洛文尼亚是第一个加入欧元区和担当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新成员。图为2006年7月12日,欧盟正式批准该国加入欧元区后的喜庆场面。
新年伊始,斯洛文尼亚担当欧盟轮值主席国。欧盟政治沙龙因此出现了一个时髦笑话:斯洛文尼亚为自己设定的半年任期目标是,要让欧盟不再把斯洛文尼亚与斯洛伐克这两个国名混淆。
斯洛文尼亚领土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00万,是欧洲最小的国家之一。欧盟27国人口近5亿,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小国要当好大管家当然有很多难处。斯洛文尼亚行政机构力量有限,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尚无使馆,今年上半年欧盟在110个国家的外交机构将由法国使馆代管。
斯洛文尼亚在带领欧盟深化政治经济一体化、协调和实施统一外交政策等方面,面临不小的挑战。已确定的“路线图”主要有如下脉络:领导欧盟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以及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在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等热点问题上,促进欧盟共同外交政策有所作为;敦促欧盟成员国顺利批准刚刚出台的《里斯本条约》。
轮值主席国的任务除了组织成员国部长级磋商和元首会议,更重要的是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寻求和解。科索沃的未来地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斯洛文尼亚将协调欧盟对科索沃法律地位的立场作为任期的核心任务。如何用“弹性外交”处理好这个问题,将是检验欧盟外交影响力的标尺。如果表现出色,斯洛文尼亚将树立起小国管好大欧盟的榜样。(驻波兰记者金钊)
条约生效五十年 欧盟为核能争不休
2007年4月26日,乌克兰民众用鲜花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的死难者。
2008年1月1日,《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生效50周年。没有盛大庆典,却引来“护核”与“反核”的争议。
50年前,签署国一致同意该条约有效期为“无限”,因为当时欧洲人将核技术视为冷战阴影下创造欧洲持续和平与繁荣条件的关键因素,视为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平衡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宝,尤其是应对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所加剧的能源短缺的有力工具。
随着欧洲环保主义大行其道和绿党的兴起,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瑞典等欧盟成员国相继决定逐步放弃使用核能。去年3月,在《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之际,欧洲议会绿党党团组织了一场大会,反对欧盟重新大力推广使用核能,拒绝将核能视为与气候变暖作斗争的“万能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升温,“护核”与“反核”的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护核”派认为,核能也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减缓气候变暖进程。这一观点得到了联合国、欧盟委员会等有关机构与专家的认可。“反核”派则坚持强调,核能是高风险技术,不能以应对气候变暖为由,扩大核风险。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警钟犹鸣,人们应该引以为鉴。(驻比利时记者李永群)
照片均为新华社发
新年把脉 联合国 关注最穷的十亿人 2008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有不少大展拳脚的机遇。在控制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都承诺要在2009年底之前达成新的协议,潘基文一定会去大力推动。联合国与非盟混合维和部队部署后,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局势可望稳定下来。如果在联合国的推动下,苏丹全国政治和解成功,将又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成功的例子。
当然,挑战也不少。潘基文已成立了“千年发展目标非洲指导小组”,并表示今年要加强联合国对“世界最穷的十亿人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
驻联合国记者 何洪泽
美国 寻找外交突破口
2008年,美国在外交领域喜忧并存。
美国去年向伊拉克的增兵已取得有限成果——巴格达暴力袭击事件和美军伤亡均减少过半。2008年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推动伊拉克的民族与政治和解。
阿富汗似乎变成了一锅“夹生饭”。美国将向北约盟国进一步施压,要求它们加大人员与武器投入;同时,美国也有可能将驻扎伊拉克的部分兵力抽调到阿富汗。
美国2008年外交赌注押在巴勒斯坦建国上。白宫宣布,布什总统将于1月8日出访中东数国,以期促使双方于年底前达成和平协议。但以色列不听劝阻,继续扩建定居点,让巴以和谈开门遇山。他此次中东之行能否为“路线图”打开一条通路?舆论态度不太乐观。
驻美国记者 李学江
日本 何时大选成悬念 “3”这个数字及其倍数与福田康夫几乎息息相关。福田生于1936年,2007年9月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获得63%的自民党国会议员票和地方党员代表票当选,9月26日就任日本首相。12月27日启程访华,30日回国,日期数字多与“3”有关。
上任至今3个多月,内阁支持率从组阁当初的60%多,下降至30%多。主要原因是三大内政问题:一是养老金记录遗失,二是“药害肝炎”问题,三是防卫省丑闻。不久前福田在电视节目中表示,2008年将突出“福田特色”。舆论认为,福田可能改组内阁,因为目前福田内阁继承了安倍内阁的全部阁僚。2008年日本政坛最大的悬念是,福田首相何时宣布解散众院进行大选。
驻日本记者 于 青
法国 烹饪改革“大餐” 新的一年里,法国总统萨科齐要亲自为全国人民精心烹饪一套“法式大餐”。“我要让大家适应新的"口味",特殊退休体制改革只是道"头菜",丰盛的"主菜"随后就上”。在2007年底,踌躇满志的萨科齐表示,努力增加就业、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社会购买力以及对行业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将是法国内政的重中之重。他坚信这几道“营养丰富的主菜”将让法国重新恢复精神与活力,再现世界第五大经济强国的风采。
2008年下半年,法国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毫无疑问,这是法国重返欧盟“领头羊”地位的大好机会。萨科齐已计划在能源、环境、移民以及欧洲安全机制建设等领域全面推进欧盟建设。与此同时,关注中东、加强法国与中国、俄罗斯和非洲战略合作,尤其是继续游说“地中海联盟”合作倡议,都将成为萨科齐的关注点。
驻法国记者 李 琰
俄罗斯 “梅—普”组合受期待 2008年对俄罗斯来说将不同寻常。在经历了8年“普京时代”的稳定发展后,俄最高领导层将会迎来新的组合,目前人们普遍看好的是: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
不少专家指出,普京出任总理将是一个积极因素,政府的决策效率会大大提高,从而降低俄政治风险及政治结构中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也有媒体认为,“新总理”不得不面对通货膨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医疗保险、教育和就业等“老大难”问题,一旦解决不好新领导层将会面临支持率下降的风险。
驻俄罗斯记者 马 剑
英国 面临四大挑战 对英国首相布朗来说,2008年面临四大挑战。
一、如何把经济搞好。受次贷危机影响,英国金融市场步履沉重,房市趋冷,个人消费亦非活跃,整体经济走得有点沉。二、如何重振声威。去年6月底布朗出任首相后,民意支持率一度超过反对党保守党党魁卡梅伦10多个百分点,而到去年底,情势逆转。布朗需要为新的大选考虑。三、如何进一步推行改革。进入2008年,关乎国计民生的教育、医疗、住房、税收等方面的改革措施都得推行,并需取得百姓乐见的效果,否则一切努力都是纸上谈兵。四、如何扩大外交影响力。既得保持与美国传统特殊关系,又得积极参与欧盟建设,还得扩大与新兴经济体的联系,这些都是重点。
驻英国记者 王如君
德国 力争保住就业率 时下德国外交部有一句流行语:“总理打碎了瓷器,让外长来收拾。”意为当总理默克尔搞僵对外关系时,由外长施泰因迈尔来收拾残局。在过去的一年中,默克尔大力推行“气候外交”和“价值观外交”,引起国际上颇多议论。如何在新的一年中继续推行这两个“亮点外交”,但又不损害德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利益,修复与一些国家的友好关系,是德国外交课题。
近来,所有的德国内外研究机构均大幅调低了对德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只有1.8%左右。石油价格上涨、欧元坚挺、通货膨胀率上升等对出口型的德国经济无疑是不利因素。如何降低经济疲软对失业率的影响,恐怕是德国今年最大的“内忧”。
驻德国记者 吕 鸿
伊朗 提前进入大选年 今年是伊朗的大选年。伊下届议会选举将在2月进行。总统选举本应在2009年6月进行,但伊朗议会通过议案将其提前至今年,使得内贾德总统原本4年的任期缩短近一年半。
内贾德在2008年面临的最重要任务就是竞选连任。近来伊朗物价快速上涨,发展经济成为迫切需要。美国情报机构去年12月初公布有关伊朗停止了核武器研发工作的报告,为伊美两国解决分歧提供了契机,伊朗方面可能也会借此调整对外政策。
驻巴基斯坦记者 孟祥麟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