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开的政府常务会上,新当选的市长在讲到政府一斑人要顾全大大局时强调说:“我这个市长,是全市人民的市长,不仅仅是市本级的市长,各位副市长也是全市的副市长,而不能成为某些单位,某个部门的副市长,不能成为部门的门长,战线的线长或分管局的第一局长。
”我列席会议听到这番话,很是高兴。因我曾经在政府担任过八年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服务过三任政府首长,对新市长强调的问题深有感触,十分赞同。
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市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副市长协作市长分管或联系一个和几个方面的工作,相应分管一条线或几个委办局的工作。总的来说,各位分管市长对分管部门的工作是热心的,敬业的。但也发现,有时的确存在着副市长类似门长、线长、第一局长的情况:
一是越俎代庖。有的同志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摆错了自己的位置。对分管部门的工作事无巨细,一律过问、插手,他不表态不作数,他不拍板不执行,俨然就是第一局长。
二是受人牵制。有的领导同志怕影响关系,怕推不动工作,事事顺着分管部门的同志,经常性的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今天为甲单位会议作重要讲话,明天为乙单位接待上级客人,后天为丙单位主持颁奖剪彩,整天忙得团团转,简直成了分管部门领导的道具,陪衬,玩在手里的木偶。领导同志平日对下级老是哄着、捧着,迁就着。你好我好,相安无事,融洽和谐。
三是强力争利。在许多场合,都说自己管的工作重要,都说分管单位情况特殊,积极为分管部门争机构编制,争财政拨款,争专项资金,争开会发文,甚至争先进名额、争提拔指标。使得市长、常务十分为难,有时开会久议不决,不欢而散。
四是结成板块。来往密切,联络频繁,久而久之与所分管部门单位的领导结成联盟、板块,逐渐形成了小圈子。过年过节,吃饭喝酒,考察出国,都结伴而行。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这种情况具有普遍性,不仅仅表现在哪一个地方,不仅仅表现在哪一级领导,哪一个领导班子,不少厅、局、委、办同样存在上述问题。这种情况具有延续性,不仅仅是表现于某个时段,可以说长期存在这种现象,只是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
这是一种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它的危害在于影响了一级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影响了领导班子集体作用的发挥,导致了行政效能的降低,人为加大了主要负责同志协调难度,分散了抓主要工作的精力。现在会议成灾、文件泛滥、行政成本不断攀升,吃皇粮的人数与日俱增,与一些领导同志把自己当成门长、线长、第一局长不无关系。更值得警惕的是一旦分管领导同其下级联手腐败,造成的危害就更大了,不少腐败大案扯出萝卜带出泥,一挖就是一大窝,与一些人的自我定位,工作方法,思维方式,日常行动,不正常的交往有着重要联系。
党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全党同志要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每位领导同志要自重身份,摆正位置,明确职责,正确处理好局部同全局的关系,分管工作同整体工作的关系,增强全局观点,维护集体权威,服从工作大局,只有这样,才能向着共同目标,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团结共事,协调行动,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抓好,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常德张新民)
(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