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1月15日电 (记者周正平、金敏)仅用50天,海口市最大的城中村玉沙村就拆迁完毕,速度快得令人惊奇。
没有动用一名警察,玉沙村的拆迁过程,局面平稳得令人赞叹。
玉沙村拆迁工作何以又好又快?中共龙华区委书记陈一华说:“只要以群众利益为先,再难的事也能办好!”
50天干完15年没做到的事情 2007年8月,玉沙村改造项目第四次启动,龙华区政府承担了最艰巨的拆迁任务。
拥有1400多户居民的玉沙村位于海口核心商务区--金贸开发区。从1992年开始,海口市政府先后三次启动玉沙村改造项目,因拆迁阻力重重,三次流产。
15年里,玉沙村公用设施建设基本停顿,村里乱搭乱建、道路狭窄、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堆放。
15年来,村民守望着金贸区繁华的商业宝地,多数人的生活状况却滞后于海口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大部分村民靠出租房子为生,由于环境差,收不了几个房租,又使村中外来人口剧增,治安状况复杂。
出乎人们的意料,面对玉沙村这样一个城改烂摊子,自2007年11月19日开始拆第一间房,到2008年1月7日,龙华区政府就完成了拆迁任务,50天干完15年没做到的事情。
让利于民开创和谐拆迁新模式 陈一华介绍说,过去的玉沙村是少数人发财,大部分人受穷。政府改造玉沙村,就是要使大多数村民走上稳固的富裕之路。因此,政府在玉沙村改造中,统筹兼顾了改善村民生活经营条件和改善城市发展环境两个目标,确立了政府主导、被拆迁户参与、让利于民三条原则,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既维护村民现实利益、又保障村民长远利益。
根据方案,政府将按人均建筑面积40平方米的标准,为村民提供安置房;村民每人还可以按3500元的成本价,购买18平方米的商业用房。
为满足原村民原地安置的愿望,同时也帮助他们利用金贸商圈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在玉沙村原址建设村民安置区,用地80多亩,此举将使政府减少3亿多元的土地出让收入。
陈一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金贸区房产价格,玉沙村一个四口之家获得政府的拆迁安置房后,将拥有价值200万元以上的房产。如此优惠的补偿安置条件,海南省从来没有过,就是在全国也少见。
吸取以往的三次失败教训,海口市政府改变了以企业作为拆迁人和安置人的通常做法,转由龙华区政府承担拆迁安置职责,避免了企业化运作损害村民利益。
为解决经费问题,龙华区政府向开发银行贷款10亿元,用于玉沙村拆迁安置,形成净地后,再招商转让,收益用于偿还贷款。
村民在拆迁改造中,也有了话语权。资产评估机构,是由玉沙村村民推荐的;为让村民满意,龙华区政府先后6次征求村民意见,对安置房设计方案进行修改。
以情感人把群众工作做细 在玉沙村拆迁过程中,公安部门没有接到过一次出警请求。
其实,并不是玉沙村里太平无事,而是龙华区政府派出的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感化了一部分持有抵触情绪的村民,将潜在的冲突消除在了萌芽阶段。
龙华区抽调了1000多名干部,自2007年9月开始,进村开展拆迁动员工作,将市、区的拆迁安置补偿政策传达到了每个村民,争取了村民的理解支持。
工作队员陆海岛回忆说,干部刚进村时,经常被村民吐唾沫、扔砖头,甚至还有人被村民泼了大粪。
队员们为了玉沙村改造的大局,默默忍受着个人屈辱,以更加细致的工作,更加热情的服务,让老百姓接受他们。
陆海岛负责的玉沙村一里81号,户主是一位81岁的老大娘。每次队员们一进门,她就冲着队员们骂个没完,但队员们并没有生气。他们了解到老人患有风湿病,就时常抽时间给她按摩搓背,天凉了,又给老人送去药品、毛毯。最后,老人不仅自己在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书上签了字,还让5个在村里分家另过的孩子,也与政府签了协议。
陈一华告诉记者,龙华区委、区政府在这次拆迁安置工作中,积累了做群众工作的丰富经验,涌现了一大批肯为民办事、懂得为民办事的好干部,是龙华区的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