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唐山1月16日电(记者张世斌陈晓燕实习生吴雨轩)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上营乡农民工王再明今年因心脏病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医药费总共花了近6万元,但他一分钱都没有掏。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眼下在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7000名农民工中广为流传。
从去年开始,该公司建立了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员工患特大疑难病后,个人自付部分可从该基金获得100%报销。
津西钢铁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现有员工9070人,农民工有7000人。2007年以前,企业对大病职工一直实行“行政按一定比例报销医药费,公司工会报销50%自付费”的政策。尽管此举大大减轻了患大病职工的经济负担,但长期走访慰问困难职工的工会干部发现,由于企业大部分职工都是农民工,一家子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农民工的工资。农民工一旦患大病,即使得到救助,个人自付的部分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讲往往也难以承受。
工会把这一情况向企业行政进行了通报,并提出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的建议,得到了行政的支持。公司行政每年拨款30万元,工会一次性拨款10万元,员工每人自愿交纳12元,加上自愿捐款89718.5元,2007年11月,公司建立起总额约58万元的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
按照基金管理政策,从2007年1月1日起,员工因病、意外事故死亡或残疾,员工或员工家属患特大疑难病造成家庭特殊困难的,均可从该基金获得最低1000元的救助。其中,患特大疑难病的员工,医药费个人负担部分可获得100%救助。这意味着,农民工治病可以不掏一分钱。
该公司轧钢厂农民工王再明是这项政策的第一个受益人。2006年12月28日,他被查出患有心脏病,需要接受心脏支架手术。王再明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既要赡养年迈的父母,又要供孩子读书,家里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一听说做手术要花好几万元,他“当时就不想做了”。公司工会干部听说后,嘱咐他安心接受手术,工会帮他解决困难。2007年1月2日,王再明接受了手术,医药费总共花了近6万元,除去医保报销部分,自付费达2.6万元,工会及时送来了2.6万元救助款。“做手术不用自己花钱,村里人都说我家好福气。感谢公司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已经康复的王再明激动地说。
据悉,2007年该公司有46名特病大病特困职工获得了基金救助,总额近26万元。其中,特大病100%救助的有9人,个人获得最高救助额为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