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近年来强化各项惠民富民政策措施,坚持不懈抓好就业富民、创业富民、置业富民和保障富民,广辟富民增收渠道,政策性征收、创业性增收机制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连年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去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75元,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7元,增长19.2%。
两个“收入”指标均达到省定小康目标值。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实现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监察仲裁等方面的整体功能全覆盖;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开展小额贷款进社区活动和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活动,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稳定就业,实现了乡镇人力资源市场的全覆盖;继续推进“镇镇通”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各类群体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加80元,增至700元,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平均达到26950元,比上年增加17.6%。同时,我市大力鼓励全民创业,推动各项鼓励全民创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极发挥农民创业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作用,着力在全市上下形成“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的局面,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去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03万人、注册资本52.57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45万户、注册资本8.98亿元。
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去年,我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5.67万人,累计转移76.2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8.33%,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逐年上升,做大农机跨区作业,去年全市实现跨区作业为农民人均增收45元。同时,我市积极挖掘一产增收潜力,狠抓“以农富民”,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的“一免四补”等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在全市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好农资增支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以及农业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和措施。市委、市政府把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号工程”,一着不让强势推进,市财政新增500万元发展现代农业,设立了2500万元的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引导资金,对134个千亩以上项目重点扶持。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内安排支农资金达3.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去年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34万亩,总面积达49.73万亩。积极吸引“三资”投入农业,多形式开展农业招商,全市“三资”开发农业项目达616个,吸引“三资”35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据农林部门测算,去年农民来自一产收入达2200元,比上年增加250.3元。(滕建锋) (来源:人民网地方频道)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