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快结束了,赶紧给我拍一个。"广东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今天上午闭幕,在昨天上午举行的最后一次专题座谈会上,一名委员让同伴给自己拍了一张纪念照。 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摄 |
基层医院没房没人难发展
专题座谈会省政协委员热论社区、农村医疗,委员指出
新快报讯 (记者 肖萍 尹来 张薇 王华平 牟晓翼)“基层医院太缺乏高素质卫生队伍了!有些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卫生所,30%的卫生人员没有职称,这相当于让一个没有驾照的司机给你们开车!”省政协委员邓永高说得痛心疾首。
基层和社区卫生机构,成了昨天下午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召开的“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座谈会上的一个热点。
委员们的调研结果显示,社区医院和基层医院一般来说都存在业务用房得不到保证、人员素质较低等特点。
省政协委员、云浮市人民医院院长邓永高表示,在贫困地区的乡镇卫生所里,大学毕业生相当罕见,有的整个地区卫生所都只有一名大学生,而初级职称卫生人员往往占大多数,还有的地方30%的卫生人员没有职称,也就是没有行医资格。“这相当于让一个没有驾照的司机给你们开车!”邓永高说。
而来自解放军157医院的郭会平委员则表示,广州白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8.64%,市卫生局拨款10个亿用于这项工作,“钱是不缺了,但很多社区医院的用房还是没法解决,没有房产权,只能租赁经营,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点建立不起来”。
省边防总队医院二外科主任、省政协委员姜世平也表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短缺,用房不足,一些地区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往外一租了之,这完全扭曲了政府建立社区卫生机构的初衷,甚至埋下了医疗隐患。港澳委员王赐豪也大声疾呼,不能再忽视社区医疗了,“20%的城市居民享受80%的医疗服务,80%的农村人口只有20%的医疗资源,只能小病忍、中病看、大病等死!”
建议设公益性政府医生
●社区医院要主攻特色专科
郭会平委员:社区医院要把家门口的街坊患者留住,不需要做大做全,要做出特色,如中医、理疗等,当然,一般急救设备、急救药品要配备齐全。
姜世平委员:利用现有中小医院平台,着眼特色专科发展,社区和基层医院不能走铺大摊子、大而全的老路,只有发展特色专科才能有利于患者合理分流。
●社区医院与专科医院明确分工
宋尔卫委员:社区医院的功能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不同,且互相不可替代。社区医院应该治小病、筛查大病、转诊、预防普查、健康教育。但现在,社区医院装备不行,政府又没有足够投入,医院得自行解决费用,才会出现社区医院自己找些创收手术做的现象发生。英国一项调查显示,由普通外科医生做的乳腺癌手术与专科医生做的手术比较,复发率会高7%。由此可见,社区医院与大型专科医院应该各行其道各负其责,否则,社区医院强行上大手术必然质量不高,而大医院如果还要做大病筛查、看小病这样的事,专科医生也会疲惫不堪。
●提高社区医生素质
郭会平委员:医生技术的提高是当务之急,老百姓就是因为信不过社区医生,才会宁愿多花钱、忍受排队之苦上大医院。其实,在国外,社区医生都是经过五年教育加上三年培训的全科医生,收入和水平都不比一般专科医生逊色。所以,建议有计划地让社区医生到大医院培训、进修,应该尽快建立社区首诊制,让社区医院与大医院长期挂钩。
邓永高委员:对医科毕业生也可以效仿教育系毕业生,采取“退学费”制度,就是说,如果医科毕业生毕业后到基层服务一定年限,可以逐年退还其学费。
刘小钢委员:社区医生质量一定要上去。建议设政府医生,由政府财政供养,使他们的收入不低于大医院任职的收入,这些政府医生是完全公益性的,由政府选拔有责任心、有水平的医生担任。
●社区医生专设晋升机制
宋尔卫委员:应该建立一套社区医生特有的培训和晋升机制,不能像现阶段这样与专科医生的培训晋升机制混为一谈。因为社区医生的工作量不比专科医生少,工作方向与专科医生也大不相同,如果采用同一套机制,当然没人会愿意在社区医院呆着,因为永远没有机会晋升。最后,从稳定队伍的角度来说,社区医生与专科医生目前的收入有很大差距,需要政府加强投入,保证社区医生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