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秋生
79岁的李连生与80岁的江慧英是一对已有64年婚史的“钻石”老夫妻,他们精气神儿十足,又很健谈,说起钻石婚故事,滔滔不绝。篇幅所限,择其堪称“之最”的几段小故事,以飨读者:
为冲喜:初中生娶了媳妇
1944年农历4月26日,15岁半的李连生奉父母之命,娶了16岁的江慧英。当时,他上初三、她读初二;他们的父亲是把兄弟,但两个孩子并不认识。他娶媳妇,是为了给父亲“治病”。
他父亲病了,不信医生,信先生。
算命的先生说,这病好治。开出的“药方子”是:冲喜。
父母就把他19岁的姐姐嫁了出去。喜事办了,父亲的病情未见好转。
再次求救。算命先生问:冲喜了吗?怎么冲的?答:冲了,让闺女出嫁。算命先生说,往外出人不算,得往家里进人,娶媳妇!
于是便轮到他了,弟弟们还很小,为父亲“治病”的责任就历史地落在他的肩上。
她说,那天晚上,我在新房听见院子里“咕噜咕噜”地追着人跑,一会儿,他就被人推进了屋,门也被反锁上。他不愿意进洞房。
他问她:你会唱《蔷薇蔷薇处处开》(当时的流行歌曲)吗?
她吓得心里直哆嗦,拜天地、认亲戚时“磕头如捣蒜”,把人都累晕倒了,再说了,她一肚子委屈,双眼哭成了红灯笼,也不愿意搭理呀。
新婚夜:有形式没内容
这婚结的,一对儿新人,两头儿不乐意。
他还是个孩子,读书之余,正着迷于跟师父学武术呢。天天捧着武侠小说,眼前晃动的全是武林英雄,“色是刮骨的钢刀”、“若想功夫真,不近女色身”等等的武林忠告对他影响很深,精神上排斥,生理上自然没有要求。
所以,他们的新婚之夜,那真叫一个“平安无事喽”!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两位老人笑得前仰后合。他说,真是有形式没内容。她说,那叫徒有其名!
他17岁那年,她为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遗憾事:逃婚未成被管制
她出嫁前在普育中学(校址在西门里九道弯儿胡同)读初二,这是一所进步学校,在进步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下,她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同学们抵制学日语,其他各门成绩都优秀,就是日语不及格……她参加了学生进步组织,同学们都起了革命的名字,她叫“克威”,意思是封建家庭的威力太大,要克而胜之。
对这桩“父母之命”的婚事她不愿意,作为进步女青年,怎么能跟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男人成婚呢?于是,她想到了逃婚!到解放区去。在组织的安排下,她和几个同学已经得知去杨柳青某地集结、出发的时间。正悄悄地做准备,却被她的舅舅发现,全家人把她“管制”起来,不许离开家门半步。她也曾反抗过,最终是母亲的泪水“泡”软了她的决心,母亲从29岁守寡,把她和妹妹拉扯大不容易……
她说,这是我一辈子最遗憾的一件事,我的同学到了解放区,在革命大学学习后投入到抗日和解放战争中,都是离休老干部了。
他开玩笑说,咱也知足吧,解放后你上师范学校,当了人民教师,桃李满园,40多年前的学生也来看你,挺好的。你若是逃婚走了,我找谁要咱这4个宝贝儿子去?
她说,那倒也是,就算有失有得吧。
辛酸事:做小媳妇真难
成了媳妇,她就不能去上学了,要在家里孝敬、伺候公公和婆婆,干总也干不完的家务活儿。从进步学生到家庭妇女,这角色的反差太大了,伤心流泪也得按照母亲的要求到婆家做个好媳妇。
受气的小媳妇真难当,想回娘家看看也不能说,得等着母亲带着鲜货、点心、香烟、白酒4样礼物来接闺女,婆婆应了才能跟着娘回家。回家就有一种解放的感觉。回婆家还得“带着”太阳来,如果天黑了“瞎婆婆眼”。一次,她回婆家晚了,吓得站在门口不敢进屋,家里人再三劝过婆婆别发火,她才进屋赔礼道歉。
她说,受的那些气没法提了,这么说吧,婚后5年多,我在公婆面前没坐过,得乖乖地站着……封建社会摧残妇女啊,现在的女孩子多幸福!
尴尬事:被女同学追求
他高中毕业考入南开大学经济系。那时,他已经是3个儿子的父亲。在学校,他没好意思暴露自己已婚的身份。
他身材高大,是校篮球队的队员,加之性格开朗、爱开玩笑,在同学中颇有人缘,其中,一名与他同系不同班的上海女生,得空碰上就与他边走边聊天。他心中无意,想不到人家有情。一次,几个同学到他家玩儿,拿此事开玩笑。他不在乎,她却心里酸溜溜的:怎么着,上了大学嫌弃糟糠之妻了?几天之后,她拉着3个孩子故意到学校去找他,以“宣示主权”。他一点儿也没想到,当场弄得满脸通红,十分尴尬!
还别说,她这一招儿真灵!打那儿以后,那位女生不理他了。
欣慰事:合格丈夫关爱情
虽然当初结婚她不情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由相识、相知到萌生好感、爱意,开花结果成为一对恩爱夫妻。她说,让我最感欣慰的是嫁给了一位合格丈夫,他心疼人、有爱心。
他呢,新婚之初还是个孩子,玩儿心很大,除了上学,家里的事嘛也不管。自从有了儿子,他才知道媳妇养育孩子真辛苦,特别是他上大学曾住校3年,那时她已经工作,既要上班,还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便对妻子怀着感恩之心。所以,他心甘情愿地给她当“秘书”,帮助她抄抄写写;给她当“车夫”,用自行车推着她上下班;给她当“警卫”,晚上她去家访,他就在外面等候;给她当“医护”,她病了,他推着去看病,给她熬药、按摩。
到了晚年照顾得更周到,一起外出,总是夫搀着妻,怕她摔着。她在居委会搞活动,一到点儿,他准给送水去。
她最感恩丈夫的患难之情。“文革”中,她因抄写大字报时将“一句顶一万句”少写了“万”字,便被打成“牛鬼蛇神”挨批斗……她痛苦地在海河边徘徊,欲一死了之。
他发疯似的到处寻找,累得筋疲力尽,终于找到了她。他说,我和你生活这么多年,连你的骨头是什么颜色都知道,要相信党、相信自己!
她说,如果没有他的鼓励,就……我们是患难夫妻,情深似海呀。
有趣事:丈夫被误认“大哥”
至晚年,她生出满头银发,虽然很精神,毕竟给人“老了”的感觉。他呢,白发极少,又爱说笑,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于是闹出不少笑话。春节,儿子的同事来家里拜年,进门见到她说,伯母过年好!然后对他说,大哥过年好!人家把他当“大哥”了。他用自行车推着她去看病,遇到认识他的人,人家说,怎么了,老太太哪儿不舒服?又把她当成“母亲”了。她也曾愤愤不平:我有这么老吗?他忙安慰说,是他们眼神儿不好没看清。他总结经验改变方法,再遇到熟人,就抢先介绍说,这是我的老伴儿。这样,误会就减少了许多。
开心事:妇唱夫随乐无穷
她爱唱戏,在居委会组织了一个老年京剧演唱队和一个评剧演唱队,还不时到养老院、部队、街道去慰问演出。他虽然不会唱戏,却是老伴儿最坚定的支持者,演唱队应时应景的新唱词儿,比如,庆祝十七大、迎奥运等等,都是他写作的。他笑称这是“妇唱夫随”。
他们夫妻还是竞技麻将的积极推行者。目前,已经培训了近30名老人成为竞技麻将爱好者。
他说,麻将本是一种高雅的运动,后来,被有钱人弄成了一种赌博游戏。国家倡导并推行竞技麻将,就是要清除赌博污染,还其清白原貌。竞技麻将计分比赛,依据比赛成绩分品、晋级,最低九品、最高一品,可能是参考了历史上的“九品中正制”吧。
他们夫妻都考取了竞技麻将国家二级裁判员资格。她的比赛成绩好,曾三次获得市级比赛的冠军。她是三品选手;他是四品选手。他夸奖说,四晋三是一道重要门槛儿,就像处级升局级一样,很难。所有四品选手要在一个月时间内打四次比赛,每次都拿第一才能晋级,现在全市三品选手不足20人。他为老伴儿洋洋得意。
二老的晚年生活幸福得让人羡慕。他们的奋斗目标是:再过一个“金刚钻婚”(70年婚龄)!他们的信心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好,晚年幸福有保证;二是儿孙晚辈们都很孝顺,享天伦之乐;三是今年体检,身体都比较健康,心、肺、肝、肾等重要“零件”没什么毛病。她说,距离“金刚钻婚”还差6年时间,没问题,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