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眼泪是飞翔的神话――试论苏童长篇小说《碧…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碧奴》是先锋派作家苏童的最新力作,也是一部由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改编为神话的作品。碧奴是一个始终流着眼泪的人物形象,此书以眼泪为贯穿全书的线索。本文将从《碧奴》的隐喻性描写及生命意识和孤独意识等方面对这部小说加以阐释。
《碧奴》中的隐喻性写作

  严格意义上说,孟姜女的传说并不属于神话,“神话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自由自在是民间最基本的审美风格作为神话定义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其实十分缺乏“神”的心骨。中国古代神话缺少情节、缺少故事框架,是高度符号化的故事。这样看来,孟姜女的故事并非神话;那么,碧奴的故事也非神话。那又何谈重塑神话呢?对这一问题,作者苏童的说法是:“中国神话则往往寄托了民心,中国神话是飞离地面的现实,从现实出发找到神的位置、找到所谓的力量。”其实,神话世界就是一个异化了的人类世界,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无处不在这里折射着自己的光芒。

  先从碧奴的名字谈起吧。碧者,秀丽轻盈、委婉动人;奴者,哀怨不甘、痛彻悲怆。碧奴单纯坚韧,在自己的世界中满足、自然地生活着,她源于遥远的神话,而非现实;她的身上具有久违了的人类情感。一个女子,仅仅为了爱,无畏艰难,情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她的情感方式我们固然可以理解,她的行为方式我们却无法理解。常人看她的行为如同一个疯子,但疯子的行为在小说中却是正常的。碧奴的身上集中了一切美丽而温暖的因素,她固执、愚昧、传统,她用她的眼泪来支撑她的生活,她用她的眼泪来看待这个世界,她用她的眼泪来驾驭周围的人。碧奴的眼泪是她最后的财富。泪水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并不仅仅代表悲伤,它可以代表羞愧、代表冤屈、代表歉疚,代表许许多多的情感。眼泪是碧奴最后的也是最好的生存语言。

  《碧奴》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隐喻。在隐喻中讲述苦难和悲伤的故事,可以说是一部眼泪的传奇。小说中碧奴所在地方的人们的哭泣是有种种规定的,与年龄和性别有关。哭无疑是最基本的情感及其表达的普通方式之一,但在残暴的统治下,这项权利却被剥夺和扭曲了。苏童用了先锋派修辞性的语言,并在语言与现实之间拉开一种距离――一种虚幻的神话式的距离。他有意削弱了历史苦难的现场感和实在性,使它们具有想象和审议的意味。生动的细节却具有触目惊心的真实效果,以轻巧的语言讽刺和鞭鞑着压迫的力量。作品中碧奴的丈夫始终是缺席的,但正是这种缺席,使人物和作品更有了一种飞翔的姿态,也使这种情感具有了跨时代的认识和体味。

  在《碧奴》中,“长城”是隐喻,“哭泣”也是隐喻。青蛙跟碧奴之间通过眼泪来交流,泪水是她们共同的语言。苏童为人们在传说中营造了这样一个“女神”,她用眼泪解决了人与“墙”的冲突,无论是物质意义上还是精神意义上的“墙”,这一点都构成了一种突变,“你完全可以说孟姜女是中国的哭泣之神、悲伤之神,但这是由民间完成的,所以我说民间传说跟神话的一步之遥很奇特”。事实上,苏童没有重塑神话,而是制造了另一则神话,一则关于他本人以及同样景况的许多中国作家想象的神话。

  小说中的哭不仅是一个人物的性格流露,哭更是一个仪式,哭还是小说当中最大的一个隐喻。哭泣,这样一个一般人认可的情感方式,在这个小说里头,变成了某一种生存的方式。此书开篇时,文字就被泪水滋润了,作者将孟姜女的“哭”作为全书的线索,碧奴的悲剧性命运是与她的泪水息息相关的,流泪的乳房、流泪的手掌和流泪的脚趾会带给男孩们惊喜,而流泪的眼睛却令他们慌张,会引起一片混乱。正常方式的宣泄已使这些半人半兽的物种惶恐,只有隐蔽的泪水会引起他们的兴趣。碧奴是一个成天哭泣的、用身体各个部位哭泣的落汤鸡似的女子。在碧奴还没有到达长城之前,她就已经在陌生中迷失,并在她的眼泪里挣扎得精疲力竭了。

  在《碧奴》中有许多原始的神话意象,如葫芦、青蛙等;同时,苏童给了它们各种各样命运的隐喻。有的凄凉令人同情,有的也不失温情和浪漫。桃村里的女子,有蘑菇变的锦衣,锅灰变的祁娘;青云郡,她遇上的是化为青蛙的瞎眼山地人,蝴蝶变的绿衣织女;百春台有马人和鹿人小孩;哭棺的路上,有属于树叶的小女孩,和将魂灵寄托在白薯里将死的老头。至于碧奴和万岂梁,则是葫芦和桑树,枝藤相绕。

  书的最后,碧奴抱着象征她灵魂的葫芦开始拍打着长城哭泣,同时漫天飞来白色的金线蝴蝶,传说那是碧奴300个冤死的泪人祖先变来的。悲苦与寄托似乎在结局时结合在了一起,故事的结尾这种一切生灵皆为我动的磅礴气氛为这个古老的神话划上了圆满的现代的句号。碧奴的故事是一部“眼泪的传奇”,碧奴来自不能哭泣的桃村,最后以眼泪成就了一个传奇。当碧奴经受了苦难、明白了苦难,最后自觉地释放出自己的情感时,她本身就成了一个隐喻。《碧奴》中的生命意识和孤独意识

  生命是文学的永恒母题。生命意识与死亡意识是相连相融的,死亡正是生命意识的重要内涵。海德格尔指出:“日常生活就是生和死之间的存在。”在生命的任何时刻,人都在走向死亡,死亡其实就是生命的一种特殊形态。死亡不是生命的简单终结,也不是宗教所宣扬的灵魂再生,死亡本身就属于生命,是生命的内在规定性和一种特殊的形态。因此,生命与死亡只是一个统一的存在行为的两个方面,死亡就是生命的延续。环境对生命的压抑会形成生命的孤独。孤独是普遍存在的,但孤独距离死的冰冷僵硬又是那么地接近,人类的精神无力面对孤独的极致,因为孤独的极致就是死。因此,生命意识与孤独意识又是紧密相连的。孤独与困惑的极顶是绝望,绝望中冥想了宿命。有了这一宿命的解释,孤独的人类才不至于在逃无可逃的绝望中消亡。

  碧奴处于一个世界观仍然混沌的时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问题对于碧奴这个底层女子而言是并不清晰的。她的悲伤来自生活中最直接、最具体的东西,来自于她一路承受的伤痛和苦难。碧奴经历了一个从肉体的苦难进而到心灵的自明的过程。

  她突兀地开始自己的生命,备受冷落地长大,她的存活不需要理由,因为她本身就是个卑贱而低廉的葫芦――只能分成两半做水瓢。它是一个女子的企盼,所以碧奴义无反顾地跋涉寻夫(原文只是说给岂梁送一件冬衣)。碧奴存在的意义就是苦难的意义。碧奴最后还是淡淡地消失了,就像她的存在是虚无一样――我担心她之前埋葬的葫芦、那只瞎眼的青蛙、那些鹿孩和马人,以及那个信桃君的后代。

  小说开头部分写碧奴埋葬葫芦的一段尤为感人。碧奴相信自己肯定会死在北上寻夫的路上,再也回不到故乡了,但这并不会阻止她去找她的丈夫,她只是担心她的灵魂失去了寄托。她晓得自己是葫芦变来的女子,便把一只葫芦埋在了家乡的地里,这样无论她死在了哪里,她的魂灵都还会找到那只葫芦,安安静静地躺在家乡。

  从信桃君到北山神奇的出生方式和哭泣方法;从岂梁的离开到碧奴下定决心到大燕岭;从一只瞎眼的青蛙到奥妙百出的百春台;从想死却给别人送葬;从受害者摇身一变为刺客;从艰难跋涉到大燕岭却被告知岂梁尸骨无存;以至最后哭倒长城只为见凄冷的白骨。

  碧奴哭长城之前的旅程苦难到无以复加,她走在人群之中,却没有任何事物肯帮助她,无尽的嘲讽和伤害包围着她,她孤独地找寻着、艰难地跋涉着。她身上有种原始的动物性,有本能的生存欲望,所以她没有崩溃;由于“眼泪的戒条”,她身上又有一种天生的压抑。一场艰难而又近乎疯狂的路程,一次无谓的对强势、对命运的抵抗,蓄藏满满眼泪的痴狂女子匍匐前行,心智言语早已疯狂。她衣衫褴褛,头发蓬松,散发着酸臭味。她因她的泪水而流传千古。

  《碧奴》全书被巨大的阴霾笼罩着,充斥着无法呼吸的窒息感。书中写满了超越现实的细节,女人的无止境的眼泪,“岂梁,岂梁,我是北村岂梁的妻子。”碧奴的心中仅存着这样一个概念,她的情感单纯朴素,她的世界就是她的丈夫,她的人生之路就浓缩在去长城千里寻夫这一路。碧奴用坚韧与忠贞击退了世俗的阴谋、人性的丑恶,她的孤独伴随着痴情、善良,她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传奇。梁静

  (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孟姜女 | 苏童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