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场上从来顺风顺水的广州富豪邹锡昌,终于尝到一回眼睁睁看着即将到手的数以十亿计现金从手边溜走的苦涩滋味了。
1月23日公开招股截止当天,昌盛地产(1863.HK)突然宣布搁置上市计划。曾很有机会凭借今年香港“地产第一新股”一鸣惊人的公司董事局主席邹锡昌,终究敌不过全球市场暴跌、投资者信心动摇的大环境而决定暂时退却。
新年第一炮忽然哑火,在昌盛之后排队登陆港交所的一批房企,据传也纷纷将上市计划押后到至少今年3月份。
本来就不算平坦的内地房企香港上市路,一时间变得更加曲折跌宕,前景未卜。
非战之罪?
其实,昌盛此次“临阵退缩”,事先并非无迹可循。
他们的招股行动一开始就不是十分顺利。尽管邹锡昌一再强调,公司最大优势是“短小精悍”,专注于兴建高档地产项目和收益较丰厚的商业地产,后者平均毛利率不低于45%,而且没有太多土地储备的负担,受内地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小,但投资者对此看来并不十分认同。香港知名券商时富金融发表的分析报告中甚至直言,该股“并不吸引”。
昌盛发布的招股文件显示,公司涉及多宗诉讼,如果全部败诉,估计需要赔偿约4700多万元。香港凯基证券分析师认为,昌盛官司在身,负债率又高达60%,投资者担心其会用IPO(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所得资金还债。
昌盛方面则一再表示,诉讼与负债对公司业务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其财务董事陈绍基称,负债中有16亿元是投行高盛持有的可换股债券,昌盛上市后这些负债会转换成股权。
面对不利的开局,邹锡昌一度希望以减少集资规模为代价,挽回投资者信心。最后正式公布的招股计划,净集资额仅9亿港元,比原先预期的二十余亿港元缩水过半。
但一切努力都敌不过突如其来的全球股市震荡。1月22日,受外围市场冲击,香港恒生指数暴跌2000多点,下跌了8.7%,上一次相似的暴跌还要追溯到近7年前美国“9·11”恐怖袭击后。与此同时,被视为香港投资者对国内上市企业信心“晴雨表”的恒生国企指数成份股遭到抛售,导致该指数当天就下跌了12%,创下单一交易日下跌幅度的历史纪录。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昌盛最终功亏一篑,多少有点不太走运的意思。
昌盛地产一位高层对记者解释说,面对机构投资者、占发行股本90%的国际配售部分反应不俗,公开发售的10%也没问题,只是考虑大市行情会影响股票上市后表现才忍痛刹车。
以退为进?
“香港股市是完全市场化的,投资者态度直接影响IPO的成败,”前述凯基证券分析师称,“新股临时决定推迟上市,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富商何鸿燊旗下的澳门博彩有限公司这次也推迟了”。
2006年6月,同样以发展大型商业社区见长的瑞安房地产(0272.HK),也遭遇了类似的尴尬。当时新一轮宏观调控大幕刚刚拉开,内地楼市短期走势受到海外及香港投资者普遍质疑,香港地产股一再下跌,出身香港、扎根内地的瑞安房地产受到波及,主席罗康瑞不得已在最后一刻黯然收回上市决定。
凯基分析师认为,今年初的市场气氛与2006年中颇为相似。但当年10月,瑞安房地产在一番观望和调整之后再战沙场,最终顺利上市,反而成为2007年掀起的一波内地房企赴港上市热潮的先声。
2007年前三季度,以碧桂园(2007.HK)为代表的内地房企新股热力逼人,几乎都能在香港上市后短期内股价实现两至三成的增长。香港鸿升证券总经理张益袓指出,这让许多投资者开始盲目追捧内房股。
从去年四季度起,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遭受持续加大的调控压力,内地房企新股如SOHO中国(0410.HK)等上市后常常有跌破招股价之虞。精明的投资者遂“见风使舵”,去年底今年初更多资金流入较为稳定的大盘蓝筹股,这也间接造成2008年率先亮相的昌盛地产受到市场冷遇。
3月“井喷”?
来自香港证券界的消息称,昌盛地产未能取得开门红,让计划上市的内资房企暂时按兵不动,但到了三四月份局面可能改观,广州恒大地产、星河湾及重庆龙湖等大牌房企,都有意选择那个时候上市,从而形成地产新股IPO“井喷潮”。
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师陈李预期,3月份时随着各种内外部因素逐步明朗化,投资者行为有机会发生重大转变。这些外部因素包括:地产股将集中发布2007年年报,内地重要宏观经济指标陆续公布,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后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相关的政策定调。这都让地产股投资者对未来前景较有把握。
陈李认为,一旦投资者观察到内地房企赴港上市融资通路再次“从宽”,而更多内地概念上市房企年度业绩表现良好,那么一度低迷的地产股或会出现整体强劲反弹,选择此时上市的新股有望获得更高溢价。
昌盛之后排队“出港”的开发商也并未灰心。“上市是大势所趋,上市后获得的融资和发展优势早有先例,”恒大地产一位参与上市决策的人士说,“我们为此筹划了近两年,决不会因为市场的些许波动而有所动摇”。
今年1月上旬,在各地土地流拍声四起之际,恒大地产斥资41亿元拍下广州市区东部一幅住宅用,楼面地价达到惊人的每平方米1.3万元。外界相信,恒大此举目的之一,就是为上市造势,因为香港投资者对房企优质土地储备的偏好人所共知。(龙飞)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