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一理财网提供的《2007年度理财产品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债券市场总体来讲,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中较为有风险规避型的投资产品,以及其呈现出来的相对高收益率、低风险、可抵贷变现、免税优惠等特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今,国债产品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品,其年轻化趋势也显而易见。
2007年债券的发行量已经是1997年的30倍,不仅发行数量规模在加大,而且其稳步发展的状态对快速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作用也在不断显现。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国债恢复发行以来,我国国债发行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债市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债券市场定价参考基准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过去的一年中,财政部继续秉承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改善国债发行机制,强化国债发行的宏观管理职责,为国债市场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去年我国债券市场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1、国债发行去年先冷后热
国债作为一种“防守型”理财品种,具备长期性、低风险等诸多优势。对一般投资者而言,国债的理论风险为零,其收益性比同期储蓄利率肯定要高,且不需缴纳利息税。然而,受连续加息、证券市场投资品种增加等因素影响,国债投资曾一度遇冷。
2007年上半年,随着大牛市行情的疯狂演绎,国债一度被投资者所忽略,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往年“开门就卖光”的美好时光似乎不再。加之与投资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相比,国债投资收益明显偏低,因此整体表现偏淡,并未受到市场重视。
但2007年下半年股票市场的波动,使得更多投资者对理财产品风险认识的加深,国债投资的优势才得以进一步显现,尤其是从10月下旬开始,凭证式国债发行逐渐回暖。一方面,由于下半年股市、基金行情看跌,大部分投资者对股市大盘走势持矛盾心理,部分投资者对股市投资缺乏信心,从股市撤出资金,转向国债、储蓄等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国债利率上调吸引了部分投资者,12月份发行的凭证式六期国债,3年期、5年期利率分别从四期的5.20%、5.74%上调至5.74%、6.34%,上调了0.54和0.6个百分点。此外,国家采取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影响了房地产投资者的信心,部分投资者转向国债市场。
2、短期债成基金投资重点方向
股票市场的风云变幻,使得短期债券成为基金投资的选择之一。一些主流机构投资者以及一些投资基金为规避风险、合理配置资产投资组合,往往将一些短期债及浮息债作为投资的重点方向,而一些债券型基金更是将目光锁定在国债及其他收益稳定的债券上。
据统计,2007年有近百只股票型基金投资了国债,有的国债还成了基金投资的重仓品种。还有5年多才到期的99国债(8),就出现在15只基金的五大重仓券之列,合计持有市值6.3亿元。2007年初发行的一年期品种04国债(1),就受到了众多基金的热捧,成为44只股票型基金的前五大重仓券,合计持有市值高达52.83亿元,占全部股票基金国债持有总量的两成多。
3、长期国债受到重视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趋紧,货币政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放宽,国债市场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其作用也会不断体现。长期国债收益率受通货膨胀率、贷款利率的影响,其收益率经过前期的大幅调整,加息对其收益率提高的效应逐渐减弱,现在已接近2004年4.68%的高点,由于其跨周期,所以投资价值逐渐显现。
记账式国债:加息预期提升利率水平
2007年我国共发行20期记账式国债,累计发行规模5857亿元,与2006年的21期、6471亿元规模相比,2007年记账式国债少发了一期,规模也减少了614亿元。在发行时间安排上,2007年上下半年各发行10期记帐式国债;在发行规模安排上,每期规模记账式国债规模在260亿至350亿元之间。
从月度安排看,2007年记账式国债的发行呈波浪型的走势,两头低中间高。其中6月份共发行了3期记账式国债,为全年月度发行最为密集的一个月,其901亿元的规模也是全年最高的月份。
从国债期限来看,2007年发行的记帐式国债主要分为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7年和10年期7个品种,与上年相比,1年期国债增加2期,3年期与5年期国债则各减少1期。在发行结构方面,以3月和6月以及3年期品种的滚动发行、以及传统的1年和7年期品种为主。
就票面利率来看,2007年因货币、信贷增长加快,物价等指标高位运行,市场对于加息一直抱有强烈的预期,加之资金流动的示范效应渐强,导致债券利率水平不断走高,且倾斜度变小。国债收益率曲线无论是短端还是中长端,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2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50个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20个bp。
凭证式国债:去年发行规模下降明显
据统计,2007年财政部共发行凭证式国债5期,累计发行总额1600亿元,总发行规模较2006年下降17.95%。在时间安排上,凭证式国债上半年发行居多,共发行3期、1100亿元,而下半年只发行2期、500亿元。
在2007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中,凭证式(五期)国债最受市场关注。由于五期国债3年期票面年利率为5.74%,5年期票面年利率为6.34%,分别比第四期国债提高了0.27和0.33个百分点,受到一定程度的追捧,选择购买本期国债的投资者明显较前四期踊跃。
2007年凭证式国债的期限以3年期和5年期为主,其中3年期票面利率上半年平均为3.57%,下半年则为5.47%,上升1.9个百分点;5年期票面利率上半年为3.99%,下半年则上升到了6.04%。国债票面利率的上升,最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利率水平的提高。
企业债:向市场化公司债发行转型
目前我国82%的融资来自于银行贷款,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融资比例还相对太低,而债券市场中又以金融债和国债为主,对企业生产有帮助的只有6%左右,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势在必行。
2007年10月,银监会下发了《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全面停止对以项目债为主的企业债进行担保,以防范资本市场风险向银行的转嫁。
随着债市发展的提速,以企业为主体的发行人通过发行各类债券实现的直接融资规模也大幅上升。2007年市场上共计发行87只企业债,相比2006年的33只企业债,在数量上就增长了163.64%。在融资规模上,如果将包括资产支持证券产品以及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可分离转债计算在内,2007年所有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公司债规模已经高达5712.28亿元,比上年的4190.74亿元快速增长近四成。而同期在股票市场,企业通过IPO发行所获得的融资额为4469.96亿元,债权融资的规模已经超过IPO股权融资规模。
在发行时间上,2007年下半年企业债的发行数量达到了59只,占全年的68%,使企业债的发行呈现明显的上半年少、下半年多的趋势。
从期限来看,2007年发行的企业债中,10年期企业债占69%,15年期占21%,两项相加已经达到了90%,20年期企业债仅占2%。而在2006年20年期企业债占到了18%,对比强烈。全年来看,2007年上半年5年期和7年期企业债并没有发行,但10年期债券却发行了21只,同样,下半年10年期企业债发行39只,成为全年债市的亮点。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单只最大规模企业债券450亿元铁道债的顺利发行。该企业债原定发行350亿元,但由于认购踊跃,最后超额增发了100亿元。在这次发行中,7年期铁道债券成为市场争先认购的品种,发行数量比原定计划规模超出了八成。7年期品种最终发行规模为90亿元,其中比例配售规模80亿元,自由配售规模10亿元,基本利差为0.97%,最终票面年利率5.38%;10年期品种最终发行规模为260亿元,其中比例配售规模220亿元,自由配售规模40亿元,基本利差为1.19%,最终票面年利率5.6%;15年期品种比例配售规模80亿元,自由配售规模20亿元,基本利差为1.34%。
在收益方面,由于市场表现低迷,受银行放贷意愿增强和股市繁荣分流资金等因素影响,债市资金流出较多。2007年债市发行市场新债票面利率持续上扬,二级市场价格指数也大幅度下降、收益率不断抬升,债市各类品种的收益率曲线均大幅上移。
特别国债:成为调控流动性的重要工具
随着10年期八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完毕,2007年财政部直接面向市场发行的特别国债总规模达2002.28亿元,再加上通过农行转道向央行发行的13500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总量已经达到了15502.28亿元,顺利完成通过发债为中国投资公司筹集资本金的目的。特别国债的市场化发行,使得特别国债逐渐成为央行调控流动性的重要工具。
在利率水平上,由于有来自国有大银行、社保基金和保险机构的资金大口“吃进”,特别国债票面基本稳定,甚至多次低于市场预期,保持在4.3%-4.69%之间。六期特别国债发行的票面利率为4.69%,成为2007年发行的特别国债中票面利率最高的一期。
随着市场上可流通的国债和商业银行手中持有的国债数量越来越庞大,国债管理和投资问题已经成为市场面临的新问题。如何完善国债发行的宏观管理职能,丰富和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债券市场提供定价基准和参考,为宏观调控提供价格手段,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由于2007年的特别国债目前还未大量使用,其回收流动性的作用尚不明显,但长期来看,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根治流动性过剩。(徐可奇李佳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