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9时,公司的员工都会准时开始诵读国学经典。
“早上9时,安静的写字楼里突然响起了很大的声音,连大楼的保安都被惊动了,但等到保安跑上来一看,才发现是几十人围在一起大声朗读《弟子规》。”这是东莞一企业刚开始晨读国学经典时的一幕。
到目前为止,东莞这家公司规定员工们每天早上读国学经典已持续了半年。近期,这种做法也得到了一些企业的响应,也开始加入晨读国学经典计划。但与此同时,此举也引发了广泛争议。
企业“逼”员工晨读古经典,是一种炒作,还是一种独特的员工教育和企业管理之道?坚持读经半年后,到底有没有给公司员工带来变化呢?这样一种行为又带给我们哪些思考呢?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到这家企业进行了采访。
文/图 本报记者何涛
1月30日早上9时,东莞市东城区一家写字楼内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几十名员工站在一起大声诵读《弟子规》。这一写字楼里出现的奇特场景源于公司的一项规定:每天早上9时到9时15分,所有员工都要读书15分钟的国学经典。
每天读15分钟国学经典 “每周三和周四是读《弟子规》,其他几天是读《老子》,大家都已经读了半年了。每天公司老总会和我们站在一起读。”公司一名员工许竹说,“读完了,大家才各干各的事,每天都是这样。”
公司里这一奇怪的规定与一个人息息相关,他叫赵其兴,是准众传媒公司的总经理。半年前,公司成立时,他就定下了这条特殊的规矩。
了解赵其兴的人都知道,他痴迷于推广国学,这样的举动发生在他身上丝毫不奇怪,这只是他众多“不务正业”的举动之一。
穿洋服开洋车推广国学 痴迷推广国学的赵其兴给了记者一个矛盾的形象,他穿着流行的夹克,开着进口的凌志车,完全没有传统的味道。但一开口,一些国学经典的句子就会从他的口里蹦出来。“我不扮作一个古人来推广国学。”
今年35岁的赵其兴出生在肇庆一个农村家庭。对于自己国学教育的启蒙,他称是来自于没有太多文化的奶奶,“我小时候,奶奶常教我背《三字经》。奶奶没有太多文化也不会教我别的,但这作为一颗国学的种子却撒在了我心里。”
长大后,做生意时的碰壁,给了赵其兴很大的震动。一次他去河南做功放机的生意,由于交友不慎,被人骗了二三十万元。“因为这个人常陪我们去吃去喝,让我不能明辨是非。”
这样的经历也使得他不断反思自己。赵其兴说,“我出来社会也碰了很多壁。我总结是没有人教我去怎么做人。自己也不懂得听爸爸、妈妈的话,只是觉得老人家罗嗦。”
看了《广州日报》痴迷国学 2004年,赵其兴在《广州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大学生为何要补“童子功”》,广州日报与全国25家媒体联合发出倡议,推广国学基本功,推进未成年人教育。“这篇报道成了我关注国学一个很大的诱因。”
此后,赵其兴开始痴迷起推广国学,他甚至放着生意不做,到全国各地参加国学经典交流会和经典诵读会。此后,他一系列的行为,也被不少朋友称为是“不务正业”。2005年七夕,他组织东莞1000多名男女到肇庆去看丹顶鹤,竟是为了让大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过一个浪漫的中国情人节。他还花了10多万元制定了1万多幅国学挂画送给各企业,挂在超市和公共场合的走廊。2006年,他出资10多万元印制经典教育读本送给东莞、肇庆的一些学校,让孩子们读经。为了请国学大师来讲课,他放着生意不做,专门跑到湖南去请教授。
“为了推广国学,我每年都投入10多万元,到现在总共花了三四十万元。这些全是我自己的钱,有时想,真是不务正业。2006年,我基本没有做什么事情,把精力全放在了推广国学上。”赵其兴说。
正是为这一点,就连妻子也对他有意见。“她也说我是不务正义,要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2007年7月,赵其兴新的公司成立,他作出了一项规定,要求员工每日晨读国学经典。为什么要求员工每天要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呢?“我发现最好的管理制度都没有办法去管理员工的心,所以做事情只能流于形式。我一直在寻找新的管理方法,《弟子规》是管理的圣典,它超越了任何企业的文化。”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