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2月3日电(记者魏运亨)2月4日是“立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说,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是重要的岁时节日。中国3000年前就有迎“春”仪式,立春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也相当丰富。
乌丙安告诉记者,早在殷墟甲骨文和《逸周书》中就有岁时记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形成的重要岁时节日有8个,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它们在农耕社会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后来,迎春活动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乌丙安说,从迎春仪式到家家户户吃春饼,从贴“春帖”到郊游嬉戏“鞭打春牛”,传统的立春民俗活动有一大串。而且不光是汉族重视立春,一些少数民族也过这一岁时节日,比如白族称立春日为“催春节”,侗族在立春这天有扮演春牛舞的活动等等。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