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周南焱)将北宋的“靖康之役”与明朝的“靖难之役”混淆,将“逆龙鳞”解释为“拔掉龙鳞”,将“不齿”误用为“不耻”……上海《咬文嚼字》邀请全国文字监督员,对电视栏目《百家讲坛》及其出版物进行挑错。
继今年第一期公布于丹《“论语”心得》中的8处错误后,在刚刚出版的第二期上,王立群主讲的《史记》部分,同样也被发现8处以上的语文典型错误。
《咬文嚼字》负责人王敏介绍,该杂志专门辟有一个“众矢之敌”栏目,每年都搞一次活动,去年检查各种商品广告语的差错。今年该栏专门盯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计划选定12位“坛主”,按姓氏笔划排列先后顺序,分别是于丹、王立群、孔庆东、毛佩琦、纪连海、易中天、阎崇年等人。“《百家讲坛》在老百姓的传统文化普及上影响很大,但其中也存在错误,就相当于一坛好酒,需要过滤掉渣滓。”
“我们给《百家讲坛》每位主讲人一次性公布8处错误,并不是普通的标点、排版问题,而是具有代表性的语文错误。监督员们挑出了很多错处,但我们经过反复遴选,选出有普遍意义值得一谈的典型。”王敏解释,比如王立群将北宋的“靖康之役”与明朝的“靖难之役”混淆,又如声称汉武帝晚年烧香拜佛,其实佛教是东汉才传入中国的。这些地方都是主讲人犯了历史的常识性错误。然而这些错误在他们的出版物里也没有得到及时订正,对广大读者容易造成误导。
给《百家讲坛》挑错的作者又是些什么人呢?王敏说,挑错的群体大多是《咬文嚼字》的老读者,虽然没有太大名气,但在语言文字功底上个个都有很深造诣。他们有的是中学老师,有的是地方志编纂人员,职业不同,整体素质却很高。“大部分作者我都没见过面,主要是通过书信往来交流意见的。”
“为《百家讲坛》主讲人挑错,不是我们跟他们过不去,是因为这个电视栏目影响大,有必要指出其瑕疵,保持一种求真务实的文化批评态度。”王敏说,《咬文嚼字》事先跟《百家讲坛》栏目组交流过意见,跟12位“坛主”、出版社都有沟通,于丹、王立群还分别看过与自己有关的8处错误,并表示认可。遗憾的是,挑错的作者们为每处语文错误都写有文章,但发表时考虑到栏目字数限制,只公布了结论和简单解释,省略了其中详细的考据过程。
附录: 错误一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一书中,说汉武帝晚年烧香拜佛。事实上,佛教当时还未传入中国。关于佛教传入我国的具体时间,《辞海》记录了两种说法:一说为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一说为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而汉武帝是公元前140年登基,公元前87年驾崩的。也就是说,汉武帝身后至少有85年,佛教才传入中国。
错误二 将发生在北宋的"靖康之役"与明朝的"靖难之役"混淆。"靖难"是"平定变乱"的意思。1399年,明朝燕王朱棣以遵祖训、诛奸臣为借口,公然夺自己侄儿的皇位,这次内战史称"靖难之役"。而"靖康"是北宋钦宗的年号。
错误三 说张骞出使西域非常艰苦,因为当时是公元前2世纪,连指南针也没有。真实情况是:公元前3世纪的著作《韩非子》中,就已经有了对指南针的记载:"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错误四 拿貂蝉和西汉衡山王刘赐的王后徐来对比,证明中国历史上常用女人挑拨父子关系。专家指出,徐来实有其人,而貂蝉却是小说《三国演义》杜撰出来的一个虚构人物,历史上并无其人。
错误五 引用《红楼梦》人物焦大的话"大观园里,除了石狮子,有几个人是干净的?"其实,焦大并没说过这话。在《红楼梦》一书里,"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这句话,是柳湘莲对贾宝玉说的。错误六 将"逆龙鳞"解释为"拔掉龙鳞",很不准确。语言文字专家指出,逆鳞,原来的意思是"倒生的鳞片",后来衍生出"逆龙鳞"一词,指忤逆、触犯皇帝(君主)的尊严和旨意。
错误七 将"不齿"误用为"不耻"。"不耻"要带宾语,意思是不觉得这是让人羞愧的事,常见于"不耻下问""不耻相师"。而"不齿"用于表示鄙视,如"不齿于人类"。
错误八 将山西省南部的"洪洞县"误写成"洪桐县",这是因读音相近发生的错误。"洪洞县"的"洞"字的读音在一般词典里查不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有明确的标注,念tóng(同)而不念dòng,宋朝的《广韵》中就已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