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郑州拟抬高农民工超生子女入学门槛惹争议

  2月20日,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司福亭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表示:今年,郑州市教育局将借鉴外地经验,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有可能抬高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

  昨日(21日,下同),这条消息在社会上引发广泛争议。
有学者认为,不能以超生为借口,而剥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有专家认为,这仅是解决城市学校不被挤爆的权宜之计,有它的合理之处。

  农民工的满足

  孩子能在城里上学,心里很踏实

  中午12点多,郑州市杜岭新村门口的经二路上,下班来吃饭的人成群结队。

  “妞妞自打一出生就招来了不少麻烦事,交罚款,现在又要遇上上学难。多生个孩子还真麻烦,今年上学该咋办?”林女士一边把烧饼装袋递给买东西的人,一边对正在揉面团的丈夫刘福作说。

  3年前,刘福作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从柘城县的农村老家来到郑州,成为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分子,现在靠卖烧饼和麻辣串为生,租住在附近的都市村庄里。每天早起晚睡,但看着儿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进了附近的丰产路小学读书,他还是觉得很知足。

  “公办学校每学期只交100多元钱,不交借读费,教学质量还好。我认识的一个老乡,孩子在民办学校上学,一学期交四五百元呢。”林女士说。

  刘先生和妻子还盘算着,今年秋季把女儿也送进一所公办小学读书。但听说,今年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限制,超生子女入学可能会受限制,妞妞属于超生的,女儿的上学问题让夫妻俩沮丧。

  “超生的孩子也是孩子,不能不让他们在这儿上学。”刘福作说,老家的父母都60多岁了,如果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自己不放心也舍不得。

  城市的苦恼

  大班额一直降不下来

  近年来,随着城市框架拉大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拥入,郑州市区的教育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区中小学都人满为患,大班额居高不下。

  通常中小学校46人~55人为“大班额”,56人~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及其以上为“特大班额”。郑州市2007年秋季招生时,除了惠济区平均班额接近标准外,其他各区小学的平均班额都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其中,金水区为每班65人左右、二七区(不含农村)为每班57人左右、中原区(不含农村)为每班62人。

  金水区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秋季招生期间,金水区的26所公办小学的平均班额达到了72人,生源相对集中的学校已经达到了80人以上。这在市内各区的平均班额中是最大的。该区的文化绿城小学甚至曾经一个班达100人以上,最后不得已只能扩班。

  为此,去年招生期间,该区的不少学校提高了适龄儿童入学的年龄限制。“不限制不行啊。”该区一所热点学校的校长说,如果不想办法限制,根本不可能把班额控制在70人以内。

  有教育部门人士预测:今年秋季,我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也免除学费,这个消息可能吸引更多农民工子女拥入城市就读。如果不加限制,现有的城市中小学校可能被撑爆。

  农村学校的尴尬

  学生大量流失,中小学多闲置

  与城市的中小学校挤不下相比,由于农村适龄儿童随父母大量拥入城市,农村的教育设施严重浪费。

  本报曾经报道过这么一个稀罕事:在商丘市宁陵县城郊乡石井小学,老师比学生还多,4个年级段,25位教师仅有18名学生。

  谈起学生流失的原因,该校校长孟祥锋介绍,主要是农村教育硬件设施不达标,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虽说在农村都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很多在城市务工的父母还是愿意拿高价让孩子到城里就学。

  人大代表曾提议对超生子女在郑入学设限

  2008年02月22日03:36 大河网-河南商报

  经过调查,在农村许多地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流失严重,大量校舍闲置。

  问题的根源

  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农民工子女对城市教育的冲击,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快新建学校的建设速度,但政府投入不足却制约了建设步伐。

  有资料显示:2000年至今,郑州市区新建住宅区建筑面积1700万平方米,约新增外来人口77万人,其中6至17岁学龄人口增加了16万人。目前,进入郑州市区公办学校读书的农民工子女已占到所有在校生的13%。

  1998年到2004年间,大量农民工拥入郑州市,但这6年间,郑州市未新建1所小学。直到2005年,新建22所中小学才被列入政府的“十件实事”中。而根据2006年《郑州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对未来5年郑州市区中小学人口计算,未来5年郑州市区缺少中小学74所,每年需要新建15所中小学。

  按照《教育法》规定,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应占GDP的4%。

  据郑州市教育部门的有关人士透露,近年来,市政府拨给的教育投入不足全市GDP的3%,郑州市教育部门建新校的费用,大多靠本该用于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的教育费附加和学校自筹资金,郑州市教育费附加已严重透支。

  此外,尽管现在城市中小学校接纳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不再设置门槛,也不收取借读费了,但是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在拨付生均教育事业费时,还是按照城市入学孩子的人数拨付,这也是导致教育经费不足的原因。

  人大代表曾提议对超生子女在郑入学设限

  基于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资源有限,新建学校跟不上的现状,2006年10月,郑州市部分人大代表在视察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后,全国人大代表胡大白提议,目前郑州市区中小学接受学生能力严重饱和,虽有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但部分农民工超生子女大规模进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她认为,政府不仅要关心和保护农民工,也应该对农民工超生子女在郑州入学设置限制。例如目前城市只能给每个农民工家庭提供两个入学名额。

  近两年,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出台政策,抬高大量拥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条件。其中计划生育证被作为小学入学报名时所需出示的证件之一。

  观点PK

  正方:可缓解教育资源紧张局面

  超生的孩子有可能被限制进城上学,这种想法是否合理?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苏林认为,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教育部门为缓解城市资源紧张的一个权宜之计。

  “外来务工人员超生子女入学受限,可能是教育部门迫不得已而为之。”牛苏林说,在农村家里有两三个孩子很常见,没人觉得特别,但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一家占用多个孩子的教育资源,对城市的居民来说这也不平等。这个问题凸显出来,在子女入学问题上成为城乡二元结构的中的一对矛盾,这就需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制定详细的标准。

  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河南省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上有明确规定,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学习的,在入学条件等方面应当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不准对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设置附加条件。

  那么,外来务工人员超生子女入学受限制算不算是附加条件并与 《条例》相悖呢?

  牛苏林表示,《条例》具有导向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不设门槛是发展的大方向。但教育部门所说的提高门槛,只是具体到部门时做的一个补充规定,带有临时性,是城市教育资源容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临时过渡。

  城市的规划往往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城市经济的发展了,教育设施也应按规划及时补充。

  反方:超生孩子也应平等享受教育

  “外地孩子纷纷来郑州上学这是好事,说明市区教育条件好,城市有亲和力。”郑州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明锁说,他曾做过调查,郑州公办教育资源确实不足,但超生的孩子也应享有免费义务教育。

  张明锁认为,外来务工人员超生违背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父母超生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也就是依照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

  但子女是无辜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应该被看做是国家的小公民,享有公民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当然也包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如果因是超生子女就丧失受教育的权利,无疑是让孩子承担父母的过错。

  农民工超生子女的身份不应该成为入学限制的理由,如果以此设限就等于剥夺了一个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家长在郑州打工,把孩子放在老家,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不仅对孩子心理、性格等方面的成长不利,从人文关怀上来说,也不太合人情。

  张教授建议,政府对民办学校多加扶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让民办学校分担一部分市区教育资源紧张、学生入学难的负担,让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孩子一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记者连惠燕)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刘福作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