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首次超过投资,表明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大。
消费的增长是近年来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扩大内需的结果,是百姓收入持续提高的结果,也是消费环境日益改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意愿显著提升的结果。
此外,去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尤其是房价大幅飙升,也带动了消费金额的增长。
数字的变化印证着我们身边的变化。统计显示,在2003年到2007年的5年中,就业持续增加,5年新增城镇就业达到5100万人,平均每年超过1000万人。就业的增加直接带动了百姓收入的提高。在过去的5年当中,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年均增长9.8%,农村居民的纯收入5年年均增长6.8%。收入增长,百姓手中的钱多了,自然就会拿出更大的比例用于消费。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即去年股市繁荣发展,投资品种增加,股民、基民都有不错的投资回报。百姓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大大提升了消费能力。
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也大大地提升了百姓的消费信心。去年尽管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4.8%,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去年底消费者信心指数依然达到96.9%,表明百姓的消费预期良好,消费意愿强烈。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顾之忧的减轻。先看养老,从2005年到2007年,全国已有约4000万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连续3年上调。2007年国务院再次做出部署,养老金再连调3年,且调整水平高于前3年。全国总算账,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将超过每人每月1200元,老有所养正在实现。医疗方面,2007年7月,国务院正式在全国79个城市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试点工作,将非从业城镇居民、学生儿童、农民工等社会困难群体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这样,加上之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养老、医疗等保障水平提高的直接结果就是消费意愿的提升。住房方面,廉租房制度保障范围明确扩大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经济适用房制度做出了重大调整,限价房成了百姓住房梦圆的新期待,住房这一大宗消费的压力有所缓和,也刺激了其它消费的增长。
2007年消费的一大亮点是网购等新兴消费方式带动消费迈上新台阶。统计显示,我国网络购物市场销售额去年达594亿元,增长了90.4%。人均网购金额首次突破1000元。其中仅淘宝网的成交额就达到433亿元,逼近三大跨国零售巨头沃尔玛(150亿元)、家乐福(248亿元)和易初莲花(135亿元)在华销售额的总和。新型消费方式被广泛认同,大大拉动了消费的增长。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仅高于投资0.1个百分点,投资稍有反弹就会超过消费。我国一直以来的投资率高于消费率的惯性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扩大消费的基础尚不牢固,让百姓更多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依然任重道远。此外,有专家指出,最终消费中,政府和企业消费比重大,居民消费比重小的状况仍在继续。基于此,要使消费成为持续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还需要在消费能力、消费政策、市场环境、服务水平等多方面不断加力。
当前,尤其要注意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同时,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防止财富缩水的负效应对消费产生制约。
《人民日报》(2008-02-25第13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