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平日里常穿的高跟鞋和职业装,左肩背着10多斤的摄影器材包,右手拎着三脚架,凌晨四五点钟,我就向奥运工地进发了。
为了拍摄“鸟巢”工地上的巾帼英雄——女子焊工队,我和她们一起爬上百米高空。站在一米多宽的踏板上,有人问我怕不怕?看到女工们身轻如燕、英姿勃发的身影,我内心充满崇敬和兴奋,端起镜头记录下一个个珍贵的瞬间。
申奥成功后的不眠之夜,使我萌发了要为奥运做点事儿的梦想。有了执着的梦想,机遇就会出现。
2006年初,我跟随北京摄影家协会志愿到“鸟巢”工地拍摄工程建设全过程。从此拍摄热情一发不可收。
提前踩点找好位置,架起相机,等待合适的天气和光线,按下快门。说来简单的过程,拍起来并不容易。为了拍摄一幅满意的照片,一个工地我跑两三趟;周末辗转于几个工地之间,一拍就是一整天。
寻找拍摄角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一些工地出于安保原因,无法进入,我就只能采取迂回战术,不断寻找工地周边的高楼并和对方物业沟通,希望找到最佳拍摄角度。
拍摄高空作业的喷漆工时,我在地面仰拍,用长焦镜头追随她们的身影,经常端着相机一等就是半个小时,眼睛一刻不敢离开取景框。喷枪里喷出的银粉顺风刮下,我全身挂彩。
夏天,汗水顺着安全帽往下淌,湿漉漉的头发打着绺儿贴在脸颊上;冬天,冻得脸颊通红,手脚麻木,清鼻涕不由自主地流出。赶上下雨下雪,工地里泥泞的道路溅得我满身泥点。平日里一贯注意维护的“优雅”形象,也不复存在了。
在志愿拍摄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却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工地上的工人都亲切地喊我“孙姐”,不时地提醒我“慢一点,小心啊”,并主动帮我清除地面上的石子儿,有的工人还帮我买水喝。每次拍摄之后,我都送照片给工人们,看到她们高兴地抢着传看照片,互相指认着照片中的人物,我也非常开心。知道有人关注他们,工地的小伙子们兴奋得给我表演翻跟头,我抓拍下来的照片上,他们欢呼雀跃,单纯而满足。
高空、狂风、烈日都不能阻挡我为奥运而创作的梦想,目前我已经拍摄了两万多张奥运工程建设照片,也参加了一些国际、国内展览,通过图片向世人讲述奥运建设背后的故事,展示建设者的汗水、成功与欢笑,让更多人了解奥运、热爱奥运。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看过我的作品,他对中国民间蕴藏的奥运热情称赞有加。这种满足将激励我一直拍摄下去。
(张咏整理)RJ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