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
政府对接社会捐赠之变
本报记者 宋宗合 文\摄
救灾,向来就具备最能撼动人心的感召效力,而社会捐赠也会在最短时间内最大流量地涌入到救灾事业中。2008年春节前后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锁紧了每个人的目光和心灵,社会爱心也在这个时刻倾情释放。截至到2月22日,社会各界捐赠款物15.3亿元,其中民政部直接接收国内救灾款8709.9万元,中国红十字总会接收救灾款物1.151亿元,地方红十字会募集款物1.286亿元,中华慈善总会接收救灾款物5200万元,湖南等8省区直接接收救灾款物11.05亿元。
当然,由于统计体系还不健全,国内一些较大慈善机构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1200余万元)、中国扶贫基金会(2000余万元)等的募款数额还未被统计在内。
但是对比此前灾难应急筹款的历程,这场雪灾中的社会捐赠行为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表示,一个变化在于没有搞全国统一、上下联动的行政募捐形式;另一个变化在于注意做好协调对接工作,让捐赠款直接汇到地方政府或慈善组织的账户,从而提高了捐赠款的使用效率。
注重发挥慈善组织的
运作功能
告别行政募捐一直是具备筹款功能的社会组织的最大期望,这次雪灾社会动员则透露出这样一个信号,行政募捐已经开始淡出政府动员机制,而是开始着手发挥慈善组织在社会捐赠中的运作功能。
在2月23日召开的全国灾区群众生活安排和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上,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介绍,灾害发生后,按照“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社会动员暨慈善事业发展协调机制,民政部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规范有序地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并认真做好接收外国政府的救灾援助。
在这次社会募捐动员过程中,尽管社会捐赠接收单位仍然以慈善会和红会系统为主要接收单位,但民政部并没有像此前社会动员一样特别指定这两个慈善系统接收,从而给更多慈善组织提供了自觉募款的舞台。
比如去年年底新成立的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就在这次雪灾募捐中初试牛刀,首次尝到了联合劝募的喜悦成果,从1月30日该联合会向首都各界发出倡议,向南方受灾地区奉献爱心,截至2月5日,6天时间市民和单位共捐款10424.89万元。而在国内较早投身灾害人道主义援助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和青基会、儿基会、宋庆龄基金会、红基会等慈善公益组织也纷纷开展灾害善款募集行动。从而告别了灾害应急募捐红会和慈善协会的垄断募捐局面。
而在进一步支援灾区的工作中,李立国特别强调:“要充分依托慈善组织,不允许行政动员,应各尽所能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作用,尤其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在社会捐助动员过程中,应大力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前期做了大量动员社会捐助的基础上,以依托社会组织为主,进一步募集救灾资金和物资,动员志愿者参与,支持和帮助受灾地区的救灾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公众、企业和国外捐赠内地慈善事业款物总额达到309亿元,与2006年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为发挥民政部门代表政府支持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作用,民政部去年成立了慈善事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和民政部慈善事业协调办公室,专门增设了慈善事业协调处,具体承担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日常工作。
政府与社会组织
实现和谐对接
就在本报记者走访广西灾区一线时,香港乐施会的工作人员也在向桂林市灌阳县三个受灾的贫困村1024户村民派发大米,向全州县的贫困户提供大米和食油,协助灾民解决粮食问题。
态度之变在地方政府官员。全州县副县长唐忠祥表示,之前接收慈善组织的捐赠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和思考,在这次与慈善组织的对接过程中,慈善组织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受灾家庭的评估方式,以及对灾区群众的心理关怀都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地方官员意识到,慈善组织有很多工作经验值得学习。这种意识也让慈善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对接更加顺畅。
全州县民政局局长高山也表示,虽然该县的40余万捐赠款有短时滞留,但对于善款的运用已经落实好发放措施,一定会给捐赠人一个满意交代。
国家民政部一官员透露,之前地方政府在对待社会捐赠款问题上多多少少缺乏责任心,善款滞留现象多有发生,但随着近几年慈善意识的深入人心,地方政府尤其是民政系统已经开始充分重视爱心捐赠的使用效果和信息反馈,确保社会捐赠按照捐赠人意愿落实到位。
而政府也逐步着手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在制定政策和措施,培育发展、监管、评估慈善类社会组织,收集和发布慈善信息,提供慈善需求,协助慈善主客体对接,进行必要的购买服务,宣传、表彰典型慈善人物和行为,营造慈善社会舆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此次雪灾中,民政部已经协调多起社会捐赠直接将善款捐赠到地方慈善机构账户或地方政府账户,从而避免了善款转捐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获得了捐方和受灾地区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