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准则下的年报具有“明确了高管报酬披露内容”、“董事会报告更细化全面”等新特征
今年的年报根据新的会计制度准则编制,很多中小投资者向记者反映在阅读新年报时感觉云山雾罩,很难发现投资机会,辨别投资风险。
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专业人士。
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要求,年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公司基本情况简介、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股本变动和股东情况、董监事及高管人员、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财务报告及财务报表。投资者若能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就能发现重大的投资机会。
高级投资分析师奉立成介绍,首先是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它提供了公司大部分的经营情况及业绩信息,从中投资者可以大致了解公司盈利能力和目前的估值水平。其中,每股现金流量净额尤为关键。它透露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确实赚钱,以及经营状况能否持续。若这一数据和每股收益相比有较大差距,则说明公司经营中出现了问题,其利润水平有虚高成分。
其次,股本变动和股东情况中,报告期末股东总数和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两项内容对中小投资者判断公司的持仓结构以及筹码集中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中,若股东人数同上期相比快速增加及机构大幅度减仓,投资者就要小心。此外,由于年报披露的数据和正式披露时间有一个时间差,因此投资者也不能盲目跟从。
此外,董事会报告相当关键。它透露了公司管理层对报告期内的总结,以及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分析,还有公司来年的经营计划,以及可能发生的再融资计划、并购及投资等。投资者可据此对公司未来经营状况作出大致判断,并找出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当然,董事会本次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也很关键。
奉立成解释,新会计制度准则下的年报具有“明确了高管报酬披露内容”、“董事会报告更细化全面”等新特征。据了解,新规则对董事会报告的披露提出了更为细致和全面的要求,投资者可以在年报第八节看到以下新增加的内容。其中包括:公司对主要资产计量属性的说明,投资者可获得公司报告期内主要资产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或所采用的估值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公司对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的分析;公司对其控制下特殊目的主体相关情况的说明;公司对审计、薪酬委员会履职报告内容的明确。
新年报第十节对重要事项披露要求更加完善新增了五方面内容,利于投资者充分理解公司重要事项。如公司对持股、参股其他上市公司情况的说明;公司对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情况的详细说明;公司对相关承诺及义务履行情况的解释;公司对相关人员违规买卖股票情况的处理;公司对接待调研及采访等的明确。
对于年报行情的把握,奉立成建议投资者应该结合上市公司业绩预期、实际值与市场特征来综合考虑。一二月份的年报披露前期,关注具备高派现、高分红等题材的个股。这类股票大都属于中、小市值股,从以往经验来看,由于预期作用,在年报披露前期跑赢大盘的机会很高。
三四月份年报披露密集期,焦点仍然将回到核心蓝筹股。根据我们的分析,金融、地产、机械、零售等核心蓝筹股的业绩有望再超预期,在这一阶段将很有可能再次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但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年报密集披露期在4月前后,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