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尽管不少农民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成了“种粮大王”、“种植大户”、“养猪能手”、“花卉专家”等等,但皆和评职称无缘。
本届全国两会上,来自重庆的政协委员谢德体拟提交一份名为《给农民评定职称已势在必行》的提案。
提案认为,国家应出台为农民评定职称的具体办法和制度,以提高农民地位,促进农村人才流动,也便于农民致富就业。
信报特派记者周季钢 彭光灿 北京报道
委员建议 给田坝秀才定名分 “让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评职称,是对农民个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农民的一种精神褒奖。”谢德体说,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需要更多有知识、有理想、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为农民中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分子评职称,是无形在农村中树立“标杆”和发挥“导向”的作用,激励更多的农村青年“见贤思齐”,勇于上进。
除此之外,在中国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今天,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并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一些优秀的农民工在乡里坊间往往其本事为人所熟知,一旦进城却落得个“酒香也怕巷子深”,招工单位也苦无人才可用。谢德体认为,如果农民有了政府部门颁发的职称证书,就可能更容易获得用工单位的信任,让其本事得以发挥。
提案希望,国家劳动人事部门及省级人民政府因地制宜,拟定《农民技术职称标准》、《农民工技术职称标准》;每年由国家劳动人事部门及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农民、农民工相应工种的技术职称评定。
国内扫描 各地试点遍地开花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重庆、甘肃、河南、江苏、吉林、安徽等不少地区已经展开了为农民评职称的“试验”。
比如,今年1月,铜陵市启动了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活动。凡在该市农村生产第一线从事种植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均可申报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职称等级分别为技术员、助理技师、技师、高级技师。去年8月,吉林市“职称评定大门”向全市农民敞开。
社会调查 农民为啥“不感冒” 从全国政协委员的动机来看,给农民评职称是开了历史的先河,体现了对农民的尊重和肯定。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为农民评职称却难免有“自娱自乐”之虞。
据记者了解,海南省在2005年就曾组织过农民进行高级技师评审。但是,80多名农民技师的“席位”,却只有4人申报。
重庆市荣昌县仁义镇的廖少华在当地有养猪状元户的美誉。在记者问及他是否愿意由政府为其评定职称时,他说,他每年近10万元的收入才是“真资格”的,职称是虚名,弄一个还可能会被乡里笑话。
“农民评职称的热情不高,是因为他们认为评出来的职称没有用。”一位乡镇官员对记者表示,与单位员工不同的是,有职称的农民既没有工资、没有福利,也没有直接的待遇享受,因此他们对评职称“不感冒”。
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要使农民职称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完善配套政策,提供一些更具体更直接的待遇;二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农村人才利用好职称,发挥出作为“土专家”的优势,走上致富之路。“否则,这个农民职称不评为好。” 时代信报
(责任编辑:高瑞)